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9日 16:20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田金生老师国画牡丹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田金生将军的逸草情缘]

发布时间:2019-04-18 06:51:06 浏览数:

  大凡做文字工作的人,与书画都有解不开的情缘。闻它的墨香,品它的意境,独领人生逸情与生活真谛。我感谢带我走进这个大美世界,领略草书无限风光的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原主任、少将,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书协主席团委员、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行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国画院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田金生将军。
  将军书法家
  田将军1953年6月生于太湖之滨的江苏宜兴,1972年入伍,历任南京总医院政治部主任、联勤十五分部政委、南京军区联勤部政治部主任、上海警备区政治部主任。
  2011年卸任上海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后,田将军除了参加市政协履行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职责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所喜爱的书法创作中,近年来收获颇丰。他的书法作品分别入选了中韩书画名家作品展;第一、二届“羲之奖”全国书法篆刻大赛;“王铎杯”全国书画大赛;纪念辛亥革命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全国行草书名家作品邀请展;2012联合国中国书法精品展以及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百名部长将军书法展;林散之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上海市第六届书法篆刻大赛;庆世博上海书法篆刻精品展等并多次获奖。武汉《书法报》、河南《书法导报》、香港《大公报》、上海《解放日报》等报刊陆续发表了田将军的书法作品以及他谈书法创作的文章。中国当代书法界不乏大家、名家,但田将军能在上述活动中取得定位性的入选,足以显示书界对他的认可与肯定。
  一位将军、职业军人怎么能在草书这个“贵族精神”王国里摘取荣耀呢?
  “宝剑锋自磨砺出。”田将军的书法功力首先来自于儿时扎实的书法基础。他从上小学就开始临习颜真卿的楷书,每次看到被老师画满了红圈的写字本,一种成就感就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从此结下书法之缘。上世纪90年代,在江苏淮阴驻军当政委时,白天忙于工作,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经常挥毫临摹至凌晨。调任上海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后,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任务整天忙忙碌碌,特别是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上海警备区安保任务很重,但他仍秉承军人的意志坚持晚上习字练笔,不到晨曦初露,绝不“收兵”。入伍40年来,田将军始终临池不辍,挥洒翰墨,从临楷、隶、篆,到写行草书。但他最钟情的还是草书,他说:这不仅因为草书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更多的是学习领悟草书艺术已融入我的人生,它是我增长智慧,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的最好园地。
  初识田将军,他着便装,略微显黑的肤色,敦实的体格显示出军人特有的气质,但田将军低调、少语、内敛,如果没有看过他着将军服气宇轩昂的照片,没有看过他率真超凡、龙盘凤逸的书法,你一定想象不出他的不寻常。
  我喜欢田将军写的草书横幅“观海听涛”:“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此语我曾不自吝,搅翻池水便钟王。”“远山无墨千秋画,近水带弦万古琴。”气势恢宏,颇有一泻千里之势,却又不失潇洒雅致。线条流畅飘飘欲仙。那姿态、那笔力、那洒脱无不贯穿生动的韵气,是呼吸与情感的生命音符,将艺术与生命、将军与文人相交融。
  逸草情缘
  我以为,成就田将军草书成就的不仅仅在于他的兴趣以及人生几十年孜孜不倦的挥毫泼墨,徜徉笔与墨的海中,更与他的军旅生涯、人生情怀密不可分。
  不管工作有多繁忙,中国经典的诗、史田将军必不离手。特别是离职一年多来,他用更多的时间来研究书法理论,饱览了《中国书法美学》、《中国书法艺术学》、《书法技法通论》以及《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五卷等书籍;深入研究王羲之、怀素、林散之以及海派书法大家的经典之作。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的无价在于每块玉都是独立的个体,世上没有两块一模一样的玉。而千百年来草书令中国文人痴迷与疯狂也在于它没有重复性,无论是王羲之还是怀素都无法重复自己一样。怀素醉时常有豪情激荡之笔,但一醒来,纵逸奔放便无处可寻。草书就是那人、那时、那心、那境所得,稍纵即逝。这就是草书的魅力,它是“精神贵族”,最能淋漓表达人在特定时间与环境的情志与心境。
  田将军对此也颇有体会。他说:草书艺术的特性是富有激情,讲究真实。情感意趣的迸发是草书创作抒情性的特色所在,是真情实感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草书创作要动真情。王羲之正是在兰亭雅集,群贤毕至,饮酒咏诗,情感浓郁时,才写出了千古绝作《兰亭集序》。颜真卿在痛失侄儿季明,极度悲愤时,才写出《祭侄文稿》,同样千古不朽。怀素也说“草书可以畅志”,纵观他的草书作品,无不渗透出激情奔放,潇洒不羁的情感。可见,“字为心画”就是这样的写照,因此没有强烈的创作愿望和激情时是很难出草书佳作的,尤其是大草。草书创作要蓄真气。草书之法源远流长,学习草书要正本清源,师古不泥,既要读典临帖,更要领悟真谛;既要遵守规范,又要融会贯通;把每一次书写都作为创造,事实上真正的草书创作难以重复,依葫芦画瓢只能是“书奴”。草书创作更要养真性,“字如其人”,学字先学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人文修养是草书创作的字外工夫。因此,在市场经济中金钱、名利大诱惑的背景下,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技道同修,才能在草书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扎实平稳,为弘扬中华文化瑰宝做一点贡献。
  除了临摹古代草书的碑帖,田将军最喜欢的还是“当代草圣”林散之。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是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专心致志,积厚学,涵养富,不仅后发功底至深,而且,又因其做人之真诚和在诗词及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也正因为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而认识愈深,也就更增敬仰叹服之情,可以说,他的书法艺术中蕴涵着其人之真,诗之韵,画之意。这就是田将军喜欢林散之,描摹林散之,追随林散之墨迹的缘由。他的草书得林散之的神韵丝丝入扣。
  说到书法的师古,田将军由衷感慨道:习书法拜师非常重要,他从南京调入上海后,在周慧珺、韩天衡、钱茂生等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技艺神速提高。周慧珺老师在田将军的草书长卷上题跋“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韩天衡老师也称田将军的书法写得大气,并为之刻章“惊蛇入草”。但田将军认为师古不必追求呆板的模仿。要在遵循草书规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王羲之在继承钟繇、张芝的基础上顺应书体发展的趋势,形成了清雅妍媚的行草风格。其子王献之曾向其父提出:“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为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弃行之间,于往法固舒,大人宜改体。”他不仅劝父“改体”,而且不为父所囿,创新变体,形成了提拔放纵,潇洒流落,气势宏大的风格,为今草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事实上,草书也很难复古,因为它是特定时间、环境、人物、心境所形成的独特精神产物,所以师古要追求时代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追求,书法的最佳状态是寓古寓新,不古不新,见古见新,亦古亦新,始终保持一种一脉相承、难割难舍的因缘关系,同时又产生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的天然境界。正如林散之诗云:“能于同处不求同,唯不能同斯大雄,七子山阴淮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
  谈到草书的发展,他说,直至当代,草书的发展之路也不平坦,其中就有市场经济和个人功利的影响。改革开放后,受思想解放热潮的影响,一度形成强调个性解放的“流行书风”,给沉寂的书坛带来风波。近十几年来,帖学体系的“二王书风”又在兴起,一时间,展览、评奖唯“二王”为是,“同质化”的趋势愈演愈烈。特别是在“国展”中,为博得评委眼球,临摹、克隆、剪接拼贴、染色作旧,在外在形式上下工夫;为取悦评委的喜好,书写取法单一化,创作观念格式化,风格雷同,千人一面。“舍二王以外,不知有书”,这种导向助长了同质化,扼杀了草书的多元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键盘取代了硬笔,书法已远离使用功能。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书法,该如何发展?草书作为书法艺术最高层次的“精神贵族”还有发展空间吗?回答是肯定的。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书法作为中国文化载体当然要发展。国家已规定书法教育要进入中小学课堂,列入考试内容。这就为书法尤其是草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大环境,对此要有高度的自觉与自信。其次,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喜欢草书的越来越多。再次市场交流也有需求。各种书法展览和拍卖活动很多,书法作品交易也很火热,最受追捧的也是草书。这从另一方面刺激和促进了草书艺术的发展。每一个中华儿女,传承和发展好中华文明责无旁贷。草书的传承与创新应提倡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文修养意识,运用古人的创新精神和技法,研究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路径,追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提倡多元创新,中国人不缺聪明与才智,一定会为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末了,田将军告诉我,不要害怕看草书不识字,品草书品的不是字,而是品它的线条与韵律。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推荐访问:往来 将军 情缘 精神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