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9日 12:34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兴隆街大院,贵胄风华之沉沦】 贵胄

发布时间:2019-04-22 06:29:34 浏览数:

  大院内花窗雕饰的金粉朱漆已有些斑驳,但仍旧不妨碍我们在曾经这座无比堂皇与奢华精美的外壳里,回顾过往的贵胄风华。  穿过永兴桥,就是兴隆街,兴隆街是当年双江来往涪江进出的集散地。曾经这条街是双江的繁华地段,靠江的一边低矮木制的老屋,灌木丛生。大多居民多年前就迁至新街居住,而仍然住在那些稀稀落落的老房子的人,已为数不多。
  一位从小就居住在兴隆街,现已为七旬老人的魏大爷告诉我们,脚下狭窄的泥泞小道正是以前的兴隆街正街,只是由于后来当地的居民们不断占道建房,街道就越变越窄,从以前能通行车马的集市街道变成了只够行人通行的小巷,让人很难想象,这条不长的石板路上,街上有铁匠铺、茶馆、米铺、烟馆。曾经热闹非凡的集贸市场,如今一片萧条景象,走到街尾回望,从各家门口探出头来的皆是步伐蹒跚的年迈老人。
  在猴溪对岸有一所双江镇中学,我们在校园内发现一座清代建筑,几经打听,得知这正是赫赫有名的“兴隆街大院”。兴隆街大院是杨紫丰的旧居,现在已成为学校校务办公室,保存完好。而院内原有两棵百年树龄的桂花,以及门口的两株核桃树,我们也没能寻到踪影,实在可惜。
  大院座北向南,是典型的“一颗印”布局,呈南北竖向长方形,复式四合院布局。占地大约有三千多平米,宅前有院坝,宅后有花园,是四进为单檐悬山、穿斗式、抬梁式砖木结构古建筑。从平面布局上看,横列四大房舍,与左右厢房相连,纵深跨院回廊,围成复式四合大院。大院依山势而建,地势前低后高,错落有致。
  宅院幽深,规模宏伟,房屋对称,门径相通,院落相连。敞开大门,院落深邃可窥。大院占地面积大,建造房屋多,用料考究,装饰精美,门窗、隔扇、垂柱、斜撑、屋脊,保存完好,无一毁损。尤其是花窗、隔扇、撑弓和托峰图案精巧,式样繁多,雕饰的精美,琢工的精湛,绝不逊色于杨氏民宅或长滩子四知堂。这在整个重庆地区极为少见。
  说起兴隆街大院,当地人便经常把这家主人过往的一段兴衰历史当成茶余饭后的话题来谈。这座大院见证着一个封建家族兴衰与沉浮。有人把这段家族史与余华小说里的《活着》相比,其中发生的人和事与之确有几分相似。建于1895年的兴隆街大院,宅主杨紫丰,是潼南首富杨世绥三子杨传绪的后代,从辈份上看,是杨淮清的堂兄弟,大院不过就是双江杨氏家族的其中一处豪宅。
  然而,杨紫丰及其后人却并没有秉承“清白传家”的先辈遗风——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没有遵行先辈的传统家训和治家方针。与“邮政局”、“杨氏民宅”的主人不同的是,将“进新学、增知识、广见闻”家训置之不理,继承了封建地主的衣钵,坐享祖先遗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当地人形容杨紫丰,就是妻妾成群,大烟不离身。两个儿子不仅是大烟鬼,还是大赌徒,一个晚上甚至可以输掉80亩田产。由于当地权势人物和驻军的逼赌磕诈,不到几年,风光一时的兴隆街大院便家道中落。到1941年,杨紫丰实在无力支撑,竟将花费巨资修建的大院以3000元大洋,卖给了本姓族杨兴豪。搬出豪宅的杨紫丰及其两个儿子也先后离开人世。兴隆街大院宅主的更换,真实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没落史。
  虽然兴隆街大院宅主杨紫丰含恨而去,但遗存下来的大院却又重新谱写了另一段历史。解放后,兴隆街大院收归驻军接管,是当时驻双江部队的团部所在地。1943年,随着抗日战争的局势发展,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它唯一的一所陆军机械化学校也随之迁来双江,大院就曾是学校本部。新中国建立后,大院被收作军产,又曾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炮兵三团的团部。
  直到1980年,部队将大院移交给双江镇中学作为校园,现在大院的大门上高挂着杨尚昆题写的一块黑底金字匾额“双江镇中学”,兴隆街大院,才从此以崭新的面貌面向双江人民。如今,已是学校办公场所的兴隆街大院,在学校的庇护下保存完好。学校管总务的老师告诉我们,学校曾出钱对门窗、斗拱、斜撑、悬瓜涂上油漆,以保护这百年古建。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老宅,它的使命还未完结,它还在继续谱写她的历史。它就像一个个接力棒,任不同时代的发展交给不同的主人。百年古建能遇上一个好主人,实属大宅的幸运,但愿不会再遇到第二个“杨紫丰”。

推荐访问:风华 兴隆 贵胄 大院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