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23:40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华为小艺 [小艺埕1920书店:通往那美丽的年代]

发布时间:2019-04-22 06:29:44 浏览数:

  走访“永乐市场”对面、行经每日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庙”旁,一整幢有着气派巴洛克立面、外观醒目的“屈臣氏大药房”李家街屋乃是迪化街(永乐町)一带著名地标建筑,约莫自2010年底开始,其中一侧墙面陆续挂上了成排砖红色布旗写着“1920s" Legacy”(1920年代遗产或1920年代精神),该店名曰“小艺埕”(ArtYard),顾名思义即指“谦卑地在大稻埕卖小艺”,里头不仅有咖啡馆(炉锅咖啡)、展演场地(思剧场)、也有手工艺(陶瓷、织布)工作室,以及一间小书店。对此,“小艺埕”创店经营者周奕成盼能吸引不同客群来到迪化街,并期许恢复大稻埕一百年前在文化上的影响力。
  只因为这里是承载了最多历史意义的地方。
  还记得前些日子看了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感觉意犹未尽,不禁想把片中穿越时空的情节“移植”过来,从而开始幻想是否也能在“午夜台北”街上遇见这么一辆神奇的Peugeot 古董汽车,打开车门进去之后便能带你闯入昔日20、30年代的古早台北市街:那年头的淡水河畔尚未筑起偌高水泥堤防,能令你一眼望见浩浩河川,遥想水运发达的当年船行至此货物下船,于焉造就了一片风光繁华、船帆如云,而通往大稻程太平町地区(今延平北路一带)则是蒋渭水所开设的“大安医院”、“台湾民报社”和“文化书局”,同时他也在邻近经营“春风得意楼”(酒楼)作为广结文人志士的交流场域,并藉由创组“台湾文化协会”据以启迪民智、开拓中华民族自觉运动风气之先。除此之外,漫游其周边且有音乐家邓雨贤、陈君玉、周添旺、李临秋等三五好友,经常于傍晚相约“波丽路”西餐厅、“山水亭”台菜餐馆及“天马茶房”咖啡馆聚会谈天说地,从艺术文化到思潮时事几乎无所不聊,一干子黑猫姐黑狗兄穿着英式西服洋装圆帽,一边品尝手中那杯咖啡,一边聆听留声机曲盘随着节奏韵律微微哼唱出邓雨贤笔下谱出的《跳舞时代》曲调,歌颂自由恋爱时代的来临……
  然而对于真正生活在20、30年代的老台北人来说,套一句伍迪·艾伦式的戏谑口吻:“这一切真如我们想象般美好吗?”
  其实,这就好比《午夜·巴黎》片中男主角Owen Wilson扮演的作家吉尔(Gil)回到1920年代与海明威、费兹·杰罗等文坛巨匠在巴黎邂逅,这无疑便是他内心向往已久的黄金年代,岂料当他与谬斯女神Adriana(当年毕加索的情妇)相识且又再次意外地坐上马车,进入更早期的19世纪末看见印象派画家罗特列克与高更之际,Adriana却对吉尔宣称1890年代才是她梦寐以求的美好时代。
  或许,身处不同年代的人们免不了都在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并且总会不时想象、恋慕距离他们遥远的上一个时期,认为那才是真正的“黄金年代”。
  无独有偶,过去大稻埕曾是台北最繁华的地方,尔后伴随着东区(信义计划区)新都市中心的崛起,城市发展轴线由西向东嬗递,如今大稻埕尽管美丽依旧,却早已繁荣不再。但所幸尚可予人期待的,隐隐然这世界总是不断产生巨大变化,以及相对未知的机会。于是乎,一群年轻世代(创业者)为追寻当年由大稻埕发轫的台湾新文化运动足迹,遂有了“小艺埕1920书店”(Bookstore 1920s)的诞生。
  台版日式洋风:百年街屋书店风景
  “无经验可,无精神不可。学历不拘,爱读书必须。性别不限,要有魅力无限”、“特殊福利:可用进货价买书;每日一壶炉锅咖啡,薪资面议;打扮成1920年代风来上班,可享员工分红配股”。此为“小艺埕1920书店”开幕之初招募新进员工的征人启事。其中特别提到鼓励店员在工作场所扮装成“1920年代风”现身,如此大喇喇玩起日本青年Cosplay次文化的招募条文不禁令人会心一笑。
  话说“小艺埕”店址所在、早自日据时期修建迄今的“屈臣氏大药房”,曾被台北市文化局列入市定古迹,多年前却因为楼下餐饮店不慎引发火灾,导致内部木结构付之一炬,后来屋主重建,除了外墙不变动,室内空间完全将过去由福州杉木构成的楼梯与地板皆以钢筋水泥替代。随之,就在房屋修建落成后,这幢累积近百年历史、有着三层楼独立空间的街屋(左翼)很快便被当时欲寻求“微型(文化)创业”契机的周奕成视为心目中的“梦幻店面”而承租下来。
  来到“小艺埕”,走进这幢老房子街屋一楼,开门见山便是人文书店“Bookstore 1920s”以及布料设计工作室“印花乐”。此处店面空间不大,却也自有一番从容惬意的悠然景致,入口平台陈列着每月主题重点书如“小草艺术学院”图文集《写给岛屿的情诗》、苏硕斌的《看不见与看得见的台北》、谢里法的《紫色大稻埕》等,书架上包含了台湾文学、美术设计、旅游踏查、社会思潮以及台北城市史等相关题材选书。此外在这儿也能找到些20、30年代绝版台湾流行歌复刻唱片专辑,一旁角落还有“小草明信片”以及桧木手工精制的“梦岛书寄”邮筒倚门而立,整个书店空间可谓具体而微地标志出大稻埕从过去到现在的百年文化风景。
  沿着墙边楼梯走上二楼则是精品“炉锅咖啡”(luguo cafe),这里不乏经营者早期从网络或二手市场依着不同的机缘,经年累月搜集得来的旧家具(包括老式长条板凳和打字机)、线条造型兼具摩登与古典风味的桌椅,加上挑高天花板搭配红色方块地砖,另有视觉穿透的矮柜陈设之间,且随处摆放着店主人的私房藏书以及各类时事艺文杂志,营造出既复古又前卫的新鲜感。在幽微温润的光影下,于浓郁的咖啡味道中透着一股书香的独特氛围,总是令店内经常高朋满座。
  三楼“思剧场”主要提供商业及艺文公益活动租借,里头设有一面挑高五米半、从地面延伸相连至斜屋顶天花板上的壮观书墙巍峨矗立,堪称“小艺埕”全店最令人动容的一道招牌Landmark(空间地标)。
  以“书店”作为精神核心不断延展:从“小艺埕”到“民艺埕”
  2012年开春,就在“小艺埕”于迪化街百年老屋热闹开张一年多后,附近又有另一幢日式洋楼建筑适时整修完成,原本酝酿长期实践“文化街屋”理念、意欲在大稻埕掀起新一波文化产业创新风潮的周奕成眼见机不可失,因此在其领导的“世代文化创业群”团队经营下很快便又取得了承租权,继而开设第二家店“民艺埕”。   此处离“小艺埕”大约一分钟脚程,过去长期作为中药行,内部有着狭深的三进格局、中段有天井,如今经过修缮之后重新规划一楼店面为陶瓷卖场“陶一进”、“陶二进”——主要代理日本工艺精品柳宗理(Sori Yanagi,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之子)白山陶器(Hakusan)以及台湾自创品牌“台客蓝”(Hakka-blue)直营门市;二楼开设茶馆,名曰“南街得意”,除固定供应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铁观音等台湾本土茶种之外,也有质量极佳的大吉岭、阿萨姆等西式茶品可供选择,且每份茶都配有取材自大稻埕各家老字号点心铺的精致茶点。很多人一到这里,就好像刹那间掉入时光回廊、沉浸在一种旧式台湾家屋悠闲静谧的氛围当中,还有那空气里不时飘散出的淡淡茶香,复古怀旧的欧式古典桌椅,所谓慵懒而自得的小日子当莫过于此。
  当初之所以将店名取作“民艺埕”,根据周奕成的说法,乃是期许这里将来能够逐步实现“亚洲民艺汇聚大稻埕”之意,同时为了更深入理解、宣扬所谓“民艺”思想,周奕成不仅筹设了日本近代工业设计师柳宗理的作品展,也继而开办一系列“民艺与设计”讲座,于今年7月底首度请来长期研究日本工艺文化的林承纬(助理教授)在此进行“柳宗悦的民艺之美”专题演讲
  着重连结在地生活的文化聚落
  回顾过去,当年蒋渭水在太平町开设“文化书局”(1926)、《台湾通史》作者连雅堂创立“雅堂书局”(1928),以及当时蒋渭水出资赞助、由谢雪红与杨克培共同开设的“国际书局”(1929),迄今为止大稻埕地区已经足足超过七八十年的时间没有过一家(在地)书店了,直到“小艺埕”的出现。
  “大稻埕的辉煌盛世,正是在1920年代”,周奕成表示,“然而在大稻埕开店创业并非只是单纯为了怀旧,而是希望能在延续既有的历史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职是之故,近年来相继开张的“小艺埕”与“民艺埕”不仅致力于连结过去曾在大稻埕引领风骚的文化产业(包括茶、中药、织布、戏曲、古迹建筑),而在做生意的同时,周奕成更强调与在地生活文化紧密结合——诸如开店初期举办“文化协会九十周年活动”、播放本土音乐剧《渭水春风》,另于2012年下半年陆续发行《大艺埕街刊》、策划“梦游1920 变装游行”以及迎接“郭雪湖名画《南街殷赈》重回故里行动”,甚至为配合邻近霞海城隍庙举行民俗庆典的阵头活动,店家还特地在“民艺埕”门口奉茶慰劳阵头小兄弟们及来宾、信众。
  此外,为求和当地生活作息同一步调,无论是“小艺埕”或“民艺埕”,到了晚上七点钟也都一概跟着熄灯打烊。正所谓“新”事业和“旧”传统彼此之间应当相互学习、和睦共存,“我把创业视为创作,文化事业应该先做了再说”,店主周奕成深自期许在未来十年内(2020年之前)将大稻埕赋予新生命,期盼“小艺埕”和“民艺埕”成为一处能够引发更多艺文思潮与公共讨论的文化重镇。
  听惯了爵士乐或现代流行乐的普通读者,不妨也来一趟“小艺埕1920书店”,试着听听邻近大稻埕在地的北管八音。

推荐访问:通往 年代 书店 美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