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6日 11:28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老家周巷(外一篇):写一篇在老家的作文

发布时间:2019-04-24 06:43:26 浏览数:

  老家周巷在扬州高邮市境内,高邮东北方向,北边与宝应很近,临近的乡镇有临泽、司徒、周山,东面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因为处于里下河的底部边缘,水网密布,满眼水田、菜地、鱼塘与成荫柳树。多少年来民风淳朴,生活淡定……令人惊愕的是:据江苏省民政厅向民政部报送的灾情信息,2012年7月20日20时11分,扬州市高邮市、宝应县交界(北纬33.0度,东经119.6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震中心就在周巷!
  最早得知此信息,我刚好到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和编导们对台本,准备第二天《别对我说谎》栏目的录制,开始还以为有人说谎,确认老家无恙后,思绪纷飞,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周巷,又称周家巷,若干年前周氏家族祖先从浙江绍兴、苏州阊门等地移民至此,筑城而居,后来有外姓移民逐步加入。据老人回忆,早期的周家巷是有护城河的,东南西北有护城门,城外四个角有亭台,那是文人读书吟诗的地方;城里有十八条街(估计当年的街,也就是并不宽阔的巷子),街与街之间有小河穿越、小桥相连,从高空俯视,护城河、城内河与十八条街巷正好组成一个大大的“周”字,可见祖先的独具匠心!我的家就在被称为“西口头”的地方,这还是我长大之后才明白的。
  当时周巷这个集镇店铺林立,人流不断,远近闻名。过去的繁华已经无从考证,在我出生后,市镇的衰落已至谷底,但记忆中就我家周围来看,昔日街市的余韵依然可感。小街两边都是做小生意的,临街各户除大门外全是一排排窄窄的门板推入上下木槽中,早下门晚上门,为防止门板上错,都用黑墨水“东一、东二、东三、东四,西一、西二、西三、西四”等予以注明。各家做的什么生意一目了然。对门是皮匠三子开的鞋店,三子妈妈年轻时是磨豆腐的,隔壁单身二爷人称木头周鹤桐是负责夜里打更的,尤其是冬日的夜里,我在被窝里总是能够朦朦胧胧地听到一个人远远地走近,哐,一声铜锣:“小心火烛”,哐……“小心火烛”然后又渐行渐远。向东依次是孙家铁匠铺、郭奶奶的饺面店、小猫二爹爹的剃头店、杂货店、扎花刻钱店、桂林妈妈豆腐店、利民眼耳科、熏烧店、周巷小学、水龙(消防)仓库、熟食店、周巷粮站、汤奶奶糖水瓜子店、卖鱼铺子、周家悦茶水老虎灶、葛家布店、信用社、革委会(公社)、邮电所……;我家左边是烧澡堂子的二麻爷家,右边是戴大妈的豆腐店、秦万喜家豆腐店、曹家银匠店、周林喜烧饼店(沾满芝麻的擦酥烧饼、立体五角星形状的晶刚琪香飘四方,那真叫香!)、秦万松家豆腐店、周家澡堂子、蒲包肉店、五巴调子妈妈的染衣店、周鹤才家的寿衣店、猪肉铺、黄家豆腐店、糖果店、高先生中药房、竹篙店、轧棉花店等,再往前,过了东门,过了三英桥,还有唐家收蛋孵鸡的炕坊,西药店,再向南还有藕塘、菜地和农具厂等。白天走在街上,可以闻到各种味道,闭上眼睛也能猜到经过谁家门口;春天里,蜜蜂如约而至,在院子外与邻居的隔墙上飞来飞去,有大院子的人家都栽上几棵花树果树,花开时节,红杏出墙、果落邻家是常事;最奇妙和开心的是:到了夏天,月明星朗微风吹,家家户户都把两张长凳放到街上,把门板摘下来搁在上面,或者直接把门板一头搁在长凳上,一头斜放在推入门板的木槽上,小方桌、小板凳都端出来,大钢精锅里盛满稀饭,各样小菜摆出来,吃完晚饭或坐或睡在门板上扇扇子乘凉,聊家常,一条街放眼望去,无际的门板长龙,露天聊天沙龙蔚为壮观,直至深夜大家沉沉睡去……到了冬天,虽然各家关门闭户阻隔寒冷,但年轻人会经常聚在故事能手的家里,搓绳(打网幕卖钱)、做零活,女孩子也会弄弄针线,织织毛衣,一个故事讲完天色已晚或夜已深沉,大家依依不舍,奖励说书人几粒在放入暖手铜炉灰烬里炸熟的蚕豆。
  要问周巷什么店最多?豆腐店!什么店最有名?还是豆腐店!豆腐店出名至少应在两百年!包括豆腐但不限于豆腐的菜数不胜数,家里来客没得菜,上街捧两块豆腐!豆腐青菜汤,豆腐烧咸菜,豆腐烧肉,鱼籽煮豆腐,韭菜炒薄叶(千张)、鱼头炖豆腐都是大人小孩拿手的家常菜,大冬天把豆腐放在木板上,搁在屋子外面冻一夜,第二天早上拿回来,冻豆腐烧肉那才叫好吃!平日里老百姓红白喜事都有汪豆腐,“汪豆腐”也分白烧红烧,豆腐和猪血一起用荤油汪最为常见。在清朝的御膳名录里就有周巷汪豆腐。解放后,国家领导人、省市领导、外宾到县里视察、访问,周巷公社食堂里汪豆腐最棒的时师傅(个子矮小,慈眉善目)必定被吉普车接走,到县城一展厨艺。文坛泰斗汪曾祺把高邮民俗写得惟妙惟肖,关注普通人群,情暖世界。他本人也是美食家,他自己最拿手的菜,据说也是汪豆腐,外国友人到汪老家里做客,汪老吃完豆腐,还要用手指把碗壁上的卤汁刮干净再吮一下,老外也依样放入口中,可见每一滴豆腐的滋味。最讲究的汪豆腐,是选择上等好豆腐,豆腐切得细碎有型,先用热水焯一焯(过一遍),下锅不用一滴水,而是用一只麻鸭熬出的一碗高汤(佐料、滋味都预埋在麻鸭汤里了)入锅煮透,端上桌的汪豆腐因油覆盖,一点热气没有,没有经验的食客,性急的食客,如果急着拿上调羹舀上一勺入口会烫伤舌苔。正确的吃法应该是,先用调羹把碗中上层表面的豆腐拨开,散开里面的热能,豆腐入口前必须轻轻地吹几下再品味。不久前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就有关于高邮周巷豆腐的介绍!周巷人还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喝豆浆:大清早,拿上暖水瓶或者钢精锅到豆腐店舀满豆浆,去烧饼店买上油条烧饼晶刚琪(后经文物局老乡姚文中同学考证,应为金刚蹄),回家大人小孩有福共享。在童年的记忆里,这种美味早餐时断时有,因不常见,很多人无比留恋。上个月老乡聚会,一位在某著名高校担任组织部长的老乡,整个就餐过程举止端庄,内敛含蓄,但当旁边的某出版社的林教授说到金刚蹄、喝豆浆几个字时,竟然兴致勃然,手舞足蹈,而不仅仅是舌尖跳舞!童年的味道深藏于记忆,贫瘠生活中的偶尔满足是如此令人难以忘怀。现在喝豆浆已不再稀罕,但周巷人长期保持喝豆浆的习惯,对身体有利,对皮肤有益,所以在大街小巷里,长寿老人屡见不鲜,我家对门的响嘴阿婆,当年的豆腐西施,现在已经年近百岁!我十五岁离开周巷前,印象最深的就是从大大小小豆腐店里飘出的豆浆的热浪和芬芳。特别是逢年过节时,豆腐摊摆满了街巷,虽然没人组织技艺大赛,但谁家的豆腐先售罄无疑是最秀的广告!   在周巷街的外围东部五公里左右是一望无际的芦花荡,现在管水利的人称为泄洪抗旱的蓄水池,搞旅游的称为湿地,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是端午节前采集粽叶的地方。战争年代,新四军昼伏夜行打鬼子,芦花荡是保护他们的天然屏障。“大跃进”后,文革期间围荡造田逐步破坏了原生态的湿地,小河在芦苇滩中间缓缓流淌,野鸭翻飞,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的自然美景只能存留于想象了。
  不久前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后,回老家周巷看望二老,见到我的街坊老人总是把我和大哥的乳名叫错,时光流逝,人生苦短,转眼已年近半百,街巷依旧,物是人非,当初的少年如再不常回家看看,恐怕“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也未可知……
  姐姐
  “男人是家庭的支柱,女人是家庭的灵魂。”这是一位老校长二十年前对我的生活提示:支柱标志着家庭的高度,灵魂决定着生活的品质。当时我的理解,这里的“男人”应该指的是丈夫,“女人”指的是妻子。可若干年后,每当想起那个年代父母在外为生计打拼,和姐姐一起在家生活的情景,猛然意识到,更多的时空背景下,勤劳干练、包容隐忍、倾心尽情遮风挡雨的姐姐才是弟弟妹妹们真切感受到的支柱和灵魂!
  一
  上小学的时候,街巷斜对面曾经租住过一户余姓人家,父亲在银行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母亲是一个工厂的会计,也是早出晚归。上头三个女儿,下面两个儿子,老大蓉姐个高眼大,辫子又粗又长,她的音容身影给我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蓉姐其实不算大,仅仅比两个妹妹各大一岁和两岁,比两个弟弟大五岁和六岁,但春夏秋冬我所见到的始终是神情专注、忙碌不停的蓉姐:春雨滂沱,乡镇的街巷因为村庄粘土的带入,道路泥泞不堪,一大早,蓉姐先后把两个妹妹分别背进学校后,才会拿上自己的书包赶往教室。放学时,如果赶巧风停雨住,弟妹们可能留在学校玩耍,但蓉姐肯定会一阵风似地赶回家淘米洗菜,煮饭烧菜打理家务,还要为弟妹们准备好开水和零食;盛夏时节,两个妹妹似乎在斗智斗勇避免卷入繁琐家务,总是带上课本手托香腮,找个阴凉地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怜的蓉姐飞快地切好洗好晚饭菜后,迅速在街上摆好方桌、搁好纳凉的竹床,放好澡盆(家中实在过于狭小),打上热水,在人流不断的街巷里旁若无人地为两个弟弟洗澡,当两个弟弟拍上痱子粉,舒服地趴在竹床上聚精会神地听着收音机里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的时候,蓉姐早已一身汗水,还要端坐在土锅灶的火塘前烧火!炒菜、灌热水,等着爸妈下班回家。如有不妥,备受爸妈指责的仍然是腰酸背痛的蓉姐……秋冬时节,气候寒冷,蓉姐的衣服似乎永远比同龄人少一件,臃肿的棉衣实在不方便做事,冰冷的冬天到河边洗衣洗菜,那是必须要带上捶衣棒、搓衣板的,击碎一圈坚硬的冰块,一双冻得通红的小手在搓洗着大人小孩的衣服,冻疮在无意中形成,在被窝里发痒,在劳作中溃破……大概在上初中的时候,余家搬走了,再后来,听说蓉姐初二毕业前后去老远的一家乡镇纺织厂做工了,爸妈负担实在太重,蓉姐那点可怜的工资加上父母的薪水终于让两个妹妹、两个弟弟都读完了高中,后来就很少见到蓉姐了。回忆起来,记忆深刻的就是“一双大眼睛,两手烂冻疮”!蓉姐笑起来的时候其实很灿烂、很净美,但笑容只有在春节闲暇、以及和闺中密友在一起的时候方可见到。有道是“一双大眼睛,怎有闲顾盼流连;两手烂冻疮,淌不完辛酸苦水”!
  当我从理科班转到县城文科班复读的时候,经常在中市口一家国营商店里见到已经站柜台的蓉姐,蓉姐热情地打招呼,经常鼓励我好好学习,预言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然而,在她目送下渐渐走远无意间回头的时候,蓉姐黯然落寞的眼神还是让我心头一紧,对教室、对校园、对大学的向往一定是她青春的梦想……
  二
  高考复习班上有一位湖西的男同学Y,据说父母结婚八年后才迎来他的降生,当然是宝贝得不行,但在他出生前后直至今天,有位姐姐注定是他生命和灵魂的依靠。
  姐姐叫招娣,是爸妈从亲戚家抱养的,抱养的目的非常明确:招来弟弟!果然,上帝恩赐,姐姐回家第二年,Y来到了这个鲜活的世界!姐姐也欣喜不已,弟弟就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她是弟弟的守护神,弟弟的喜怒哀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姐姐没有上学,姐姐的任务是背弟弟上学,再背弟弟放学。在农村的上学路上沟沟坎坎很多,为了不让弟弟有一点闪失,姐姐对从家到学校的每一段斜坡、每一条断渠、每一座小桥都了然心中,最让我动情的是这样一个细节:
  午后下雨,放学的路难走,不知是谁挖断了道路,挖出的沟不算深,约半人高,也不算太宽,两尺不到,下面是漫过小腿的河水在流淌,怎么办?姐姐要是背着弟弟跨过去,那是非常危险的,姐姐冷静地劝说弟弟不怕,自己爬到沟里站定水中,把腰弯平,让弟弟踩着她的后背走过去,然后一身泥水爬上来,背着弟弟从容回家……
  这就是Y身边给他安全和健康的姐姐!
  有一年正月初六,我顺路经过Y的老家,远远见到一位老妈妈倚着门,手中做着针线活朝着我们走近的方向微笑着张望,我轻声问过来迎接的Y:“你母亲?”“不是,我姐姐!母亲早已过世了。”我心生歉意,正要开口招呼时,姐姐快速地收起针线活,转身去了厨房!Y低头告诉我,姐姐就这样,觉得我们都是大城市里的文化人,怕说不好笑话!午餐时,上来一盆油油的鸡汤,我迟疑了一下,没有动口,姐姐说,家养的草鸡,吃吃看。看着姐姐真诚的笑容,我先矜持地喝了一小碗,哇,鲜美无比!突然豪放地对Y提出要求,能否再来一碗?姐姐那天笑得特别开心!
  后来同学们在南京聚会,总要回忆起Y姐姐的故事,总是有人极其认真严肃地对Y说,你要对姐姐好喔!每当此时,贵为某省厅处长的Y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一样,诚恳地点头:我会的,我会的……
  三
  大学同学H,高大英俊,身板挺直,校武术队长,擅长棍术、螳螂拳,眉眼之间生动有神,如果当时有星探发现他,也许早已是影视圈的明星。
  H在家排行老五,上有两哥两姐,大姐身材高挑,皮肤白皙,面容俊美,曾经是八一篮球队的美女主力,年轻时也是老家县城出了名的校花。姐弟的故事很多,但最打动我,也是H自己终身难忘的,是H对美女姐姐一次出其不意的未遂伤害。   当时老五还在上小学,耍枪弄棒,神气活现。不知因为什么,姐弟闹了矛盾,发生争执,话没说完,姐姐没在意和同伴去上了厕所,自以为聪明的H悄无声息地端着红缨枪守候在女厕所出口,正当姐姐若无其事地和同伴说着话慢慢往外走的时候,H对着姐姐的脸猛然刺出红缨枪,然后拔腿就跑,多险啊!姐姐年轻,又是练体育的,瞬间闪开了红缨枪!但这个突如其来的袭击在H的家里炸开了锅……
  “这个臭小子,兔崽子,简直就是流氓!十足的流氓!愚昧的流氓!竟然对同胞姐姐下手,大逆不道,十恶不赦,死有余辜!必须把他赶出家门,永世不得翻身!”一向文雅的二哥,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懑,也找不到更为严正抗议、表达怒火的言辞,肥硕的背膀在空中挥舞。大哥是武林高手,平时沉默寡言,现在就是一头愤怒的狮子,嘴唇直哆嗦,他最疼妹妹了,谁也不敢碰妹妹一根汗毛,居然你敢,你能!他的眼睛直直地盯着地面,喷出的是电,是火,滚烫的火,估计这时候老五要出现在他的面前,一定会被撕成碎片!
  不幸的是,老五其实就在他们的面前,老五就躲在家中西北角的阁楼上,一动不动,老五已经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但未及逃遁。姐姐嘤嘤的哭声,哥哥声讨的话语,老五听得一清二楚,一家人的控诉和愤恨已经让他手脚冰凉。但姐姐没有仇恨,更没有报复的冲动,姐姐只有内疚和害怕,内疚自己没有及时处理好和弟弟的争执,内疚是自己破坏了家庭的安宁;害怕的是千万不能让弟弟受到哥哥的报复!我也只有这么一个弟弟啊!
  是清醒、善良的姐姐通过夕阳照射下阁楼浮灰的飘落发现了弟弟的位置,但姐姐不动声色,她弱弱地劝说哥哥们赶快到外面把弟弟找回来,等到人去房空时,姐姐故意带上门,给弟弟时间和空间安排好逃避打击的机会,她也会妥帖地让亲友暂时保护一下弟弟,等到向爸妈解释原委,哥哥的气愤平息后(毕竟是一场未遂的伤害嘛),再把弟弟接回来……
  若干年后,我多次见过美女姐姐,也多次和姐姐、老五在一起,他们姐弟之间的深情从每一个微表情里都能够捕捉到。后来,姐姐到国外发展了,老五不是很放心,不久也到了姐姐的同一个国家,现在也发展得很好。我深信:老五不会再让姐姐受到任何伤害了,哪怕是未遂的伤害,永远!
  远方的美女姐姐、老五兄弟,请接受我由衷的祝福,我爱你们!
  四
  我的姐姐是1963年农历4月21日出生的,属兔,那年闰四月,前后两个四月,姐姐是后四月生的。非常巧合的是,今年也是闰四月,今年在南京给姐姐过了两次生日,安排了两次生日宴和鲜花,姐姐很开心!那天晚宴后,姐姐还唱了卡拉OK,外甥女娇娇被妈妈的风采迷住了!
  老家的习俗,过生日都是过虚岁,今年姐姐正好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那天一起送娇娇开学,姐姐说,转战南京正好十年,虽说自己业绩平平,但女儿娇娇上了心仪的大学,就读心仪的专业,也很幸福,如果明年去西语国家深造,学成归来,我也就放心了!
  回首五十年,姐姐的特有经历、传奇人生无法复制,她的品行功德、妙趣生活也无须他人点评,姐弟深情已经融入血液、渗透灵魂。无论是前二十多年的乡村生活,近二十年的县城历练,后十年的省城打拼,都有叙述不完的精彩故事和华丽乐章,在家里,姐姐是指点江山的支柱,也是和谐生活的灵魂。
  小时候,姐姐和蓉姐同学,她们的经历、思绪、情感、谦让是相似的,姐姐虽读完高中,文理出色,但羞涩于家庭经济的困窘,还是把复读考大学的机会留给了智商相对较低的我……
  在复习班上,因理改文时间仓促,生活潦草,卫生不够,预考前夕,满身疥疮,奇痒难耐;后因春寒受凉,又高烧不止,险些功亏一匮。父亲、姐姐百忙中赶来学校,父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的确鼓舞了我的士气,而在姐姐心疼的目光中,我也捕捉到坚持到底的信念!
  八四年暑假,几个同学骑车环游乡镇,我在途中摔伤腿骨,缝合多针,炎热的夏天,狂躁的知了,焦虑的心绪,是姐姐陪伴左右,守护我度过了一个个疼痛、不安的不眠之夜……
  大学毕业后不久,转变发展方向,二十三岁初生牛犊不怕虎,另辟蹊径,著书立说,是姐姐冒着大雪,向闺中密友寻求资金,确保独立编著的书如期出版发行;工作后的八年单身期间,每次假期前后囊中羞涩,姐姐都能准确识别,让我体面地得到及时的援助……
  十五岁离开老家,照顾爸妈的劳累,家中大小杂事的周旋,很多情况我都是事后听说,少了很多烦扰,却也淡忘了很多姐姐独自承受的辛酸,想说一句姐姐辛苦了!却又怎一句辛苦所能表达?
  听说姐姐要把在南京生存发展的经历、心得整理成文字《中介人生》,十分欣喜,我期待着在共同的回忆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时光的回馈,其实我们的人生征程在新的起点上才刚刚开始,生活的浪花包裹着、推拉着姐弟的深情厚意,滋养着我们每天守望的心田,绿色的原野里有我们的梦想在恣意高飞……

推荐访问:老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