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3日 22:41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幸福悖论 [幸福悖论的质疑与新解]

发布时间:2019-05-04 06:43:51 浏览数:

【摘 要】本文尝试以男性收入、平均时薪来解释伊斯特林悖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两个指标增长缓慢甚至有下降,和幸福感的变化曲线相似。使用这两个指标较真实地反映了物质财富与国民幸福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幸福;收入;悖论;伊斯特林;财富伊斯特林悖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伊斯特林(Easterlin)在1974年的著作《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即:通常在一个国家内,富人报告的平均幸福和快乐水平高于穷人,但如果进行跨国比较,穷国的幸福水平与富国几乎一样高。而伊斯特林悖论在美国也一直重复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人的财富迅速增长,但调查表明他们的幸福感并没有提高。研究人员从各个角度包括用心理学解释了,为什么收入超过一个临界点后人们收入的增长并没有导致幸福的提高;比如一种解释是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即幸福=效用/欲望。效用是人们消费某种物品或者服务所能获得的满足程度,欲望则是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求得满足的欲望。当效用给定时,欲望值越大,幸福值越小,所以即使效用是一样的,幸福感也因人而异。所以,作为分母的欲望的增加可以抵消分子效用的增长,其结果就是收入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幸福程度的增加。另一种解释是,收入的增长确实使美国人更幸福了,但是离婚率的上升和社交性的下降抵消了收入增长带来的幸福。一、1972~2005年美国人收入与幸福的关系对于幸福的测量,最典型的是美国民意研究中心每年的调查问卷中关于幸福的问题:“总的说来,你觉得最近:A.非常幸福(very happy);B.相当幸福(pretty pappy);C.不很幸福(not very happy)。”调查者事先并没有给出幸福的确切定义,而是将这个定义让渡给了调查对象,由调查对象自己来确定幸福的标准和自己的幸福感。因此这种调查虽然仍具有主观性,但结果却是客观的。并不涉及到“幸福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更没有涉及到调查者预设的价值判断;对于财富的测量就是人均GDP。为什么不断增长的财富却对提高平均幸福感的影响越来越小呢?有学者认为,人均GDP不足以评估一个人的物质财富,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来解释幸福悖论,是使用平均男性收入(Median male income);另一个办法是使用全部男性女性都考虑在内的平均时薪(Mean hourly wages)。二、1946~2005年美国人的幸福感研究Veenhoven教授管理着鹿特丹依拉斯姆大学的全球幸福数据库,对于同样的幸福问题提供了一系列更长时间的数据,使得我们可以研究近30年甚至是60来年的幸福感。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GDP的曲线与幸福感变化的曲线并不一致,关联度较低。但是,平均男性收入和平均时薪的曲线均与幸福感变化的曲线趋势接近,关联度较高。经过分析,一直存在了许多年的幸福悖论其实并不是悖论。美国GDP持续膨胀,但是GDP增长的速度在各个地方并不均衡。对于生活标准与男性收入下降之间的矛盾,需要许多普通的美国家庭付出更艰苦的努力。我们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看出国民幸福感增长缓慢是因为美国普通家庭的收入失衡,物质财富的波动是使美国人幸福感下降或升高的因素之一。参 考 文 献[1]Claude S.Fischer.What wealth-happiness paradox?A short note on the American case.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B.V.2007附录:1972~2005年美国人均GDP与幸福的关系资料来源:General Social Survey’s HAPPY question,1972~2004。1972~2004年美国平均男性收入与幸福的关系资料来源:General Social Survey’s HAPPY question,1972~2004。1972~2005年美国平均时薪与幸福的关系资料来源:General Social Survey’s HAPPY question,1972~2004。1947~2005年人均GDP,平均男性收入,时薪(按年计算的)和幸福感的趋势资料来源:Veenhoven’s World Database of Happiness。

推荐访问:悖论 质疑 新解 幸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