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12:44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无奈的核战|核战之后

发布时间:2019-05-17 06:39:27 浏览数:

  12月12日,联发科发布其四核芯片,将智能手机的“核”战推向又一个高潮。人们已经在猜测,八核、甚至十六核手机面世的时间表。似乎,PC时代的“摩尔定律”又在智能手机市场找到了知音。
  以四核为例,概念性的产品在年初的美国消费电子展(CES)、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MWC)上初露峥嵘,华为、HTC、LG等厂商率先宣布推出四核手机。
  其中,HTC的四核手机在全球首个推向市场,华为的四核手机也比较有特点,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海思芯片。此后,不管是三星的Galaxy S III,还是魅族的MX,抑或被讥为期货手机的小米2,都选择了四核作为竞争利器。酷派联合中国电信发布的一款四核定制手机,其定价罕有地在国产手机中摸高到5000元的高位。
  智能手机加速度的“核”战争,可以有多重解读,比如,手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惨烈程度,等等。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智能手机市场在差异化竞争上的一种无可奈何。
  在操作系统、芯片、屏等构成一部智能手机的关键部分,手机厂商们都极度缺乏选择的余地。除了自成一体的苹果,以及甘于冒小众化、边缘化风险的诺基亚、RIM(黑莓手机生产商),全球绝大部分手机厂商只能选择谷歌主导的Android操作系统和英国ARM公司架构的芯片。至于手机屏幕,更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部件,手机厂商们比拼的只能是采购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芯片的核数就自然而然成了手机厂商们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说辞,以及标榜自己实力的一种背书。率先推出带有双核或者四核芯片的手机,手机厂商们就有可能在市场上占到先机,同时,由于手机厂商本身并不掌握芯片的供应,这种先机并不会给首吃螃蟹者独占很久,其他厂商会迅速跟进,因此,为了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又会有首吃螃蟹者揭开下一轮的核战序幕。
  在每个人都将用户体验挂在嘴边的当下,核战也说明绝大多数智能手机厂商在用户体验差异化上的无可奈何。
  技术上的同一性,和用户体验上难以实质性地拉开距离,让手机市场很快陷入红海,手机厂商的盈利能力大受打压。于是,外界只能看到他们在渠道上大做文章,一方面,争相进入运营商集采渠道,忍受低毛利,以期获得规模上的胜出;另一方面,以小米为代表,打起电商渠道的算盘,一度让互联网手机成为中国市场的一个焦点话题。
  微软的Windows Phone手机操作系统和英特尔的手机芯片,为改变这种局面带来了一定的可能性。微软系统上的体验显然与Android上不同,借助Windows 8、Surface等一系列新品的协同效应,微软也试图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再度出击。英特尔尽管是手机芯片领域的迟到者,但也已经向外界表达了追赶的决心,包括宣布现任CEO提前退休。但从目前来看,这两者都离成功有段距离。
  

推荐访问:无奈 核战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