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0:33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中国微电影:聚合人脉关系的分享与围观|人脉关系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9-06-04 06:57:12 浏览数:

  [摘 要] “微电影”作为短片中的精华、网络时代的新宠儿,无可阻挡地呈现出其独特的短小精悍、传播性强的价值。微时间、微制作、微平台是微电影的特点,并且更体现在它不受时空限制,这使人们在短暂的闲暇时间内或者移动中同样可以观看、分享和传播,极其方便。本文从微电影的现状、特征及其商业价值舞台和市场前景几方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加以分析,展开对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微电影的关注与研究。
  [关键词] 微电影;特质;商业价值
  中国微电影的风潮从2010年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了。2010年,筷子兄弟用一部追忆逝去青春的微电影《老男孩》获得了超过2 500万次的累计点播数量。换算成观影人次,超过了当年的年度电影票房冠军《唐山大地震》(1 700万观影人次),从现在来看,这也算是中国“微电影时代”的起步了。当下速食文化这一时代背景与越来越广泛普及的新媒体平台以及单反、微单、大画幅摄像机甚至手机等拍摄工具的大面积使用和低成本制作,为微电影这一新事物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和丰富养料。同时也因为微成本制作,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微电影作为短片中的精华篇、网络时代的新宠儿,无可阻挡地呈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一、微电影蜂拥而至的现状
  2011年被称为是微电影的开篇元年,短短一年即成蓬勃之势,有许多微电影的优秀作品,比如,《赢家》《父亲》《青春期》《雷锋侠》《一部佳作的诞生》、周迅和梁朝伟的《五行伏妖》、赵薇和黄晓明的LOVE以及由姚明参演的《2012新春群星大联欢》等,还有《生日》《来信》《三个儿子》《盼望》《活着》《2012,你幸福了吗》《眼睛渴了》《外面的世界》《幸福在路上》《永远站》等。
  大企业也跟进了微电影的制作脚步,吴彦祖的《一触即发》、莫文蔚的《66号公路》、莱昂纳多的FIND ME等悉数登场,《语路》体现的拼搏进取而非威士忌;益达口香糖请桂纶镁、彭于晏拍摄的酸甜苦辣连续短片,让人出乎意料地爱上出租车视频……另有企业推出了《爱与梦同行》《愿望》等公益微电影。
  贾樟柯曾执导过多部获奖电影,2011年却爱好上了“微电影”。他创办的西河星汇影业全年共制作了17部微电影,到年底,有近10家客户约30部微电影计划在洽谈,涉及剧情、记录、动画等不同类型。
  不仅贾樟柯,导演姜文也尝试执导了一部微电影《看球记》。2011年上海电影节上,搜狐视频与中影公司联合推出“7电影”项目,黄渤、刘烨、黄磊、王学兵等七位男星分别导演了自己的新媒体电影处女作。不仅在中国,曾以《我是爱(Io sono lamore)》闻名大银幕的意大利著名导演卢卡·圭达尼诺,在奢侈品品牌卡地亚的邀请下,推出《真爱》三部曲系列微电影。
  大家纷纷汇聚,微电影的创作与影响大有雨后春笋之势。
  二、微电影的特质
  (一)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到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二)微电影的显著特征
  第一,电影品质。
  之所以被称为“微电影”,说明它与传统电影有着本质上的共通性。众所周知,最早的传统电影就是以短片的面目示人的。只不过当时没有类似网络这种可以快速传播的媒介,短片只能够通过幕布放映来展示给观众。如今的新媒体平台与当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影院”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微博时代的短片也凭借着网络这一平台有了“微电影”这一新概念。比起“短片”“视频”,“微电影”这一词汇更加贴近时代的脉搏、彰显互联的意义。
  首先,一部“微电影”必须具有好的故事、好的演员、好的制作水准和令人叫绝的创意,才能吸引观众。正如微小说与长篇小说、微博与博客一样,微电影是传统电影的浓缩。微电影确实比传统电影更加精细和凝练,而且就画面质量来说,两者都特别注重光影、色彩和美感的表达。微电影更注重思想性、趣味性和代表性,在制作水平上也不失专业,更具美感,同时也并未简化电影的制作流程。如此它便呈现出一种相对统一的美学理念:艺术主题与电影形式的结合,前者服务于分享和转发目的,后者服务于眼球和时尚目的,二者被巧妙地编织在了一起。
  其次,透过传播追求共鸣。微电影追求大效益,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以新颖奇特的方式把制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传达给观众并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使观众受到震撼和启发,并激发观众主动传播的热情。影片《老男孩》几千万的点击率,主要是靠网友在人人网、豆瓣网、开心网等社区网站的分享与口碑宣传,几乎是一夜走红。
  有人总结出微电影走红的四条必要条件:必须有高超的视频技术、俗气的草根文化、完美的创意想法和令人感动的故事情节。
  第二,商业目的。
  要想保证“电影品质”,一部“微电影”的投资成本就不会太低。投资方花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企业的形象、产品或服务做广告。
  和电影有各种不同的分类一样,根据影片内容和诉求的不同,微电影可以分为自由式和商业式。自由式微电影没有商业元素掺杂在内,创作者一般是自娱自乐,通过故事和情节表达一种思想和自己的风格,没有商业性目的。商业式微电影一般是植入广告,甚至整个片子就是一个加长版的广告。与传统的电视广告相比,它有自己的情节和内容,而非硬性的品牌推销,娱乐性更强,力求让人们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将企业主张融入自己的思想,这点非常类似于病毒视频。但它与病毒视频不同的地方在于,对商业式的微电影,人们不必被动接收,选择上更加自主。
  第三,平台要求必须微型。
  播放平台的不同无疑是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的最大区别,传统电影的播放路径一般是进入院线,微电影却常常不具备在商业院线放映的资格,而且由于微成本制作和新媒体的普及,微电影也没有必要把商业院线作为传播途径。“微电影”的时长一般不会太长。诸如互联网、手机、移动视频浏览器等这类“新媒体平台”是“微电影”的主要播放渠道,因而要求每部“微电影”必须是短小精悍,便于下载、传播并快速观看,以达到最好的传播和宣传效果。   三、微电影广阔的商业价值舞台和市场前景
  微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微”:微时间、微制作、微平台。除了短小精悍、传播性强的特点外,微电影更大的特点体现在它不受时空限制,这使得人们在短暂的闲暇时间内抑或移动中同样可以观看、分享和传播,极其方便。
  (一)平台欲与电影分庭抗礼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宽带及视频技术的改进,为微电影的出现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2010年以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为代表的微电影热播,让传统电影人意识到,网络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传播平台,同时,与这个新兴网络平台对应的内容制作和发行、营销平台也日益完善,对更为优质精良的内容有更强烈的需求。
  现在是一个无时无处不相互联接的时代:个人电脑、电视、智能手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一个个小屏分割着我们的视觉和注意力,微电影在各种各样的屏上被点开和播放着,时间碎片化、网络草根化,快餐文化开放、互动、娱乐的体验越来越普及。
  据有关资料统计,2010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2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平均每天观看2小时网络视频,甚至超过了看电视的时间——每天1.8小时。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6.5亿,其中有四成用户使用手机上网,选择用手机“看视频/电视”的手机上网用户比重达到17.4%,且年增长率超过200%。可以预见,未来的互联网视频播放媒体将对传统的电视媒体形成强烈冲击,并侵蚀大量的广告客户。
  而此时,中国电影的大环境并不见好。2011年,中国电影走入拐点。清科研究院2012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电影产量为791部,较2010年的526部增幅超过50%;中国电影银幕数达9 296块,相比于2010年的6 266块增幅超48%;中国影院数量为2 803家,较2010年增长40%;但201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营收达131.5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10年101.72亿元人民币总票房营收增幅不过30%。
  对寻梦的年轻人而言,网络则是个无成本或者低成本的发行平台,既不需要四六分成,也不需要票房保证,是真正用作品说话的地方。微电影的小成本小投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电影、电视连续剧、娱乐节目、搞笑视频等内容仍是互联网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微电影”结合了这些内容的精华,以其短小精悍、传播性强的优势,必将在互联网视频领域异军突起,占据重要地位。
  (二)与电视广告比具有强烈优势
  第一,广告植入灵活,节省广告费。电视广告投放费用甚至是其制作费用的几十倍上百倍,而一部好看的“微电影”却能在互联网上获得网友的义务传播。如果想达到更好的效果,请一个网络营销团队进行推广,推广费用也不会超过制作费用。微电影的广告植入,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让消费者参与,与观众互动,所以,广告植入更加灵活。
  第二,不受时限,长期有效。电视广告受档期、时间限制,有效期较短;但“微电影”不受时间、周期限制,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随时随意观看。
  第三,定位更准确,直达有效客户群。上班族、学生等年轻人是网络视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正是普通消费者中最有购买力的一群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喜欢进行网上购物。对于这样的客户群进行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微电影”式推广,效果尤为明显。
  第四,便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与其他传统的广告形式相比,“微电影”的广告意图更为隐蔽,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客户对企业的反感情绪。在取悦观众的同时,又达到了商业推广的目的,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形象树立。
  (三)舞台广阔,前景无限
  企业投资、渠道收费和用户收费三者形成稳定的价值链让微电影走向市场,从几年前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燎原之势,“雨后春笋”已远远不足以形容快速崛起的微电影。聚合的人脉关系创造了无数的分享与围观,微电影的舞台与前景非常广阔。
  电影人如何利用新平台,电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会在多大程度上被网络、或者说被微电影改变?产业门槛儿的降低是否意味着制作水准和创意水平的降低?小成本小规模的制作模式和多屏分发是否会是未来的产业主流?内容即营销的理念能否催生大量垃圾片?这些问题,目前还没人能说清楚。但无论是电影制作人、投资人还是视频网站运营商,都或多或少地感觉到——微电影是电影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最大变量,这个看起来是小成本和小制作的不起眼儿的产品,也许是一个电影产业生态变革的开始。浓缩的是精华,如何用微电影展示中国文化,更好展示微电影的特点,是我们所关注的,希望微电影可以承载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志超.电影特质论[J].艺术百家,1991(02).
  [2] 郑照魁.现在,让我们进入微电影时代[N].南方日报,2012-02-12.
  [3] 聂伟.“微时代”·微电影·“微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1-18(255).
  [4] 艾瑞咨询,中投证券研究所.微电影分析[D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55d456c208a1284ac850430d.html.
  [5] 高婷.中国微电影业商机显现[DB/OL].联合早报网:http://chengdu.zaobao.com/pages1/chengdu111206m.shtml,2011-12-06.
  [作者简介] 邹毅(1970—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理论。齐向军(1977— ),男,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东北地方戏曲音乐。

推荐访问:人脉 围观 中国 聚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