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2日 04:41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羌族乐器的现状调查与保护利用|十大最简单的乐器

发布时间:2019-02-24 06:33:13 浏览数:

  摘要:汶川大地震对于包括羌族乐器在内的羌族文化艺术造成极大破坏,应采取收藏羌族乐器、支持羌族乐器演出、推动羌族乐器的直接传承等方式,对羌族乐器进行全面保护与利用,以推动羌族音乐艺术的保存和传承,促进羌民族文化的重建和发展。
  关键词:羌族乐器;桃坪羌寨;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2)01-
  
  汶川大地震后,羌族艺术的保护被提上重要日程,成为羌族灾后重建的焦点内容,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对处于灭失状态的羌族艺术展开保护,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随着羌族聚居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羌族艺术的保护与利用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其中,以羌笛为代表的羌族乐器也广受关注,羌族乐器的现状如何,应当采用何种方式来对羌族乐器进行保护与利用,本文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一、羌族乐器与桃坪羌寨概述
   (一)羌族乐器
  羌笛是最著名的羌族乐器,为竖吹双管双簧乐器,双管同音,但因器无定制,音律各异,现今流传的羌笛已经过多次改良,用当地的油竹制成,双管双簧,竖吹,多为6孔,其声清脆高亢,多用连续的大二度颤音[1]。
   羊皮鼓,羌族宗教仪式打击乐器,又名“羌铃鼓”,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圆形鼓面的铃鼓,直径大约30-40厘米,鼓边宽约15厘米,鼓柄置于正中,抓柄的长度与鼓面的直径相同,左手从背面握柄。另一种是扇子形状的铃鼓,鼓框和鼓柄为铁制,抓柄端有一装饰环圈,圈内串以数个铜钱。两种形制鼓面均蒙羊皮,各鼓音高低不一,鼓锤为竹制,敲击的一端略微呈弓形[2]。
  羌族乐器还有口弦。口弦为竹制,单片,可发出相距大二度的两个实音或簧片实音的泛音,通常演奏的乐曲多用连续大二度颤音的序列构成,曲调徐缓悠长,没有划分明显的乐句,吹奏时用循环换气法,使乐曲绵延不绝[3]。
  盘铃,又名响盘。形似碟盘,响铜制,上部呈乳状,下部喇叭口外翻,直径约10厘米,乳状顶部有一小孔,内系古锤,外接铃柄,音色清亮柔脆[4]。
  (二)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阿坝州理县,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成都市约180公里,保存有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是羌族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坪羌寨以独特的羌碉(碉背后的“鱼脊”及碉顶半敞开的外形)、遍布寨内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迷宫通道、碉楼合一的建筑程式、以“挖眼搭木”和“靠墙立柱”而形成的堡垒式建筑群、由水网、迷宫通道、比肩联袂的房屋楼顶形
  
  *基金项目:2010年度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羌族乐器现状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以桃坪羌寨为例”,编号: 10SA131.
  收稿日期:2011-10-18
  作者简介:李征(1959-),女,助理研究员,四川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助理。
  
  成的羌寨特有的地下、地上、房顶三层立体交通系统以及保存完好的羌族民风民俗而著称[5]。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得桃坪羌寨113座民居全部受损,幸无人员伤亡。震后不久,国家文物局启动桃坪羌寨“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项目,对桃坪羌寨老寨的古碉楼、寨门和暗道、地下水网等113个单元主体进行了抢救修缮。为了尽可能地还原羌寨原貌,文物部门组织了50余名当地羌族石匠,运用羌族传统建筑技艺和材料进行修缮,到2011年5月,桃坪羌寨灾后抢救保护工程竣工,修复后的桃坪羌寨已经基本恢复震前风貌,桃坪羌寨老寨已经向游客全面开放。
  目前,桃坪羌寨占地497亩,总户数137户,总人口486人,其中羌族人口452人。
  
  二、桃坪羌寨乐器调查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完整全面了解桃坪羌寨羌族乐器的基本情况,笔者于2011年5月下旬对桃坪羌寨羌族乐器进行了调查,涉及的问题包括:羌族乐器种类与数量、羌族乐器表演情况(个人自行演奏和有组织的演出)、羌族乐器保存情况、羌族乐器演奏传承计划等。
  羌族乐器种类与数量方面,共有羌笛44支,羊皮鼓17件,口弦15支,另有几种并非羌族独有的乐器,如钹等。羌族乐器表演方面,日常生活中有个别羌族群众利用羊皮鼓、羌笛进行演奏,如陈朝关、周礼鹏、杨勇强等人,演奏的曲目包括《狮子抱头》、《离娘调》等,但人员较少,同时,在桃坪羌寨有婚丧嫁娶之类红白喜事的时候,也会有羌族乐器参与表演,次数也就很多。在有组织的表演方面,因为地震重建的原因,需要接待各方视察、参观、慰问,故而演出很多,这些有组织的演出规模较大,包括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羌族乐器作为一部分参与表演,这些演出表演人数多、观众多,如2005年在桃坪羌寨露天舞场举办的火文化节与理县消防队联合演出,有500人参与表演,又如2011年在桃坪羌寨莎朗广场举办的国家文物局桃坪羌寨验收接待歌舞表演,400人参加。羌族乐器保存方面,著名的私人博物馆――桃坪羌寨民俗博物馆的创建人王嘉俊老先生收藏有羌笛20支,口弦3支,羊皮鼓1件;居民杨步义收藏有羌笛18支,口弦10支,羊皮鼓12件。相比起来,有组织的保存则没有实际的行动,比如,羌寨管理机构以及理县均未建立羌族乐器陈列馆进行乐器收藏。在传承羌族乐器的举措方面,目前桃坪羌寨尚未有专门的传习所或其他类似机构来进行羌族乐器的传承工作,但计划成立几个乐器演奏队,有40人的羊皮鼓队,15人的羌笛队,10人的口弦队。桃坪羌寨内没有专门的乐器制作、维修人员。
  
  三、羌族乐器保护与利用的方法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灾后重建中专门制定计划对羌族文化艺术进行保护、传承与利用,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建立羌族文化试验区,对包括羌族乐器在内的羌族艺术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与重建,但没有专门的列出针对羌族乐器的保护和利用方法。根据对桃坪羌寨羌族乐器现状和利用的调查,笔者认为应当结合羌族乐器特点与羌族生产生活实际,采取如下方法对羌族乐器进行充分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一)采用多种方式收藏羌族乐器
  与其他许多民族乐器相同,羌族乐器也大多仅在本民族内使用,这使得羌族乐器的总数量不多,使用范围较小,更由于汶川大地震的影响,羌族乐器遭受一定程度的损毁,因此,有必要采用多种方式,对羌族乐器进行必要的收藏保存,以利于羌族乐器的研究、改进和更广泛的传承与利用。
  支持个人收藏。目前,部分羌族群众个人自发地进行羌族乐器的收藏,建立私人博物馆,与其他羌族物品一并收藏并展出,如桃坪羌寨的王嘉俊老先生,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收集羌族民俗文化藏品,目前在个人自建的桃坪羌寨民俗博物馆内总量已达2000多件,其中就有羌笛、口弦、羊皮鼓;也有个人单独收藏羌族乐器,作为个人爱好并不开放展览,如桃坪羌寨居民杨步义,个人收藏有羌笛、口弦、羊皮鼓。不论收藏形式和收藏目的,个人收藏者的收藏行为都起到了保存羌族乐器原始状态、便于提供研究和推广的目的。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采取合适的方式,制定相应政策,在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以激励个人的收藏行为。
  建立乐器陈列馆。个人的收藏是一种自发的保护方式,但毕竟力量有限,影响较小,而政府进行主导,创建专门的乐器陈列室或者全面收集羌族乐器的羌族艺术博物馆,基于政府的人力、物力保障,这种方式对于羌族乐器的保护才更有作用和效果。
  采用多媒体方式记录羌族乐器制作和演奏方法。羌族乐器使用面狭窄以及没有明确、统一的制作标准和规范,使得羌族乐器的制作方法多样,材料不一;同时,羌族乐器遭受地震的极大损毁,羌族乐器的制作和演出容易失传。羌笛、羊皮鼓以及口弦等羌族乐器,不同的制作者,可能会选取不同的材料,会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技艺,同样,不同的表演者更可能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和效果。因此,有必要采用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方式,对羌族乐器的制作、演奏方法进行保存,采用多媒体方式,能够完整、全面的记录羌族乐器并进行长期保存,利于羌族乐器的传承和研究。
  (二)支持羌族乐器的演奏
  乐器是用于演出的,因此,最好的保护与利用,是不断的进行表演。应当鼓励和促进羌族乐器的演出活动,包括鼓励羌族居民个人的演奏以及支持羌族乐器参加各种类型的节庆演出,进行活态保护与传承,只有广泛的进行演出,才能展现羌族乐器的独特魅力,也才能保持羌族乐器的生机,保持羌族乐器的生命力。
  1、 鼓励羌族居民个人的演奏
  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许多羌族艺术形式,尤其是音乐表演方面,已经在羌族群众日常生活中消失,有一些只保留在舞台演出。但最能展现羌族乐器本来面貌,最利于传承的方式,是在羌族人日常生活中自发的表演。因此,应鼓励羌族居民保留传统习俗,比如婚丧嫁娶的礼仪程序,在这些礼仪程序中,羌族乐器的表演才是本色的、原汁原味的,同时也是最利于乐器保护与传承的。让乐器回归民众中间,与传统习俗紧密结合。
  2、 支持羌族乐器参与各类型演出活动
  尽管羌族居民个人自发的演出对于羌族乐器的保存与传承而言是最佳方式,但由于商品经济和商业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羌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自发的演出已经不能很好的对羌族乐器进行保护与传承,因此,需要采用各种演出的方式,来加强对羌族乐器的保护利用。支持羌族乐器参加羌族各种节日的演出活动,如瓦尔俄足节、羌历年、祭山会等,传统节日中羌族乐器一般都能够得到很多展示机会;支持羌族乐器参与当地接待活动,汶川地震重建过程中各方来宾参访羌族聚居区,各种接待演出经常进行,独特的羌族乐器也经常参与演出,桃坪羌寨在莎朗广场举行各级接待歌舞演出,有代表性的如2011年国家文物保护局验收桃坪老羌寨歌舞晚会,邓林、贺鹏飞接待晚会等;支持参与外出慰问演出,比如到对口援建的省市进行慰问等,应在演出节目单中设置羌族乐器的表演;参与电视节目、网络节目表演,比如对羌族乐器独特性介绍、制作过程介绍、演奏等。羌族乐器参与演出,往往与羌族舞蹈、歌曲等一起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羌族乐器被更广泛的接受,也有利于羌族乐器独特性的展现。
  3、支持羌族乐器演奏团队建设
  羌族乐器多以独奏形式出现,而演奏者的技能全以本人训练为主,缺乏交流和技能的沟通,也缺乏良好的有计划的培训,不利于羌族乐器的传承和改进。因此,桃坪羌寨计划组建的羌族乐器演奏队,对于羌族乐器演奏者技能的交流和提升,对于羌族乐器演奏方式的革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此进行支持,包括资金、场地、以及包括指导老师在内的人员,并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
  (三)制定计划推动羌族乐器的直接传承
  由于汶川大地震的直接影响,羌族乐器与羌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面临一定程度的保护与传承危险,因此,除了采取收藏保存以及支持演出外,还应当制定相应计划,直接推动羌族乐器的传承。
  建立传习所。汶川大地震后国务院决定建立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计划中,就有建立传习所的内容,仅在北川县就计划建设9个传习所,2009年3月首个羌族民间音乐传习所成立[6],专门传习羌族民间音乐,其中包括羌族乐器。传习所通过长期的计划、固定的地点、优秀的传人以及优良的后勤保障,能够极大的促进羌族乐器的保护与传承。
  支持羌族青年学习乐器演奏。年轻人是羌族乐器代代相传、长久传承的基石,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激发羌族青年对羌族传统乐器的热爱,激励羌族青年传承羌族乐器的热情。比如,根据羌族各聚居区特点制定计划,明确乐器的传承人及被传承人,确定具体的传承安排,提供一定的生活或者传承补贴,提供相应的演出机会,同时可以在招工、就业以及其他方面给以被传承人照顾,以显示对其传承羌族乐器行为的激励。采用这些激励措施,能够有助于提升羌族青年学习和传承羌族乐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开展羌族乐器的科学研究
  要科学、合理地对羌族乐器进行保护与传承,进行全面的广泛的科学研究是必需的。目前为止关于羌笛的研究成果有一些,羊皮鼓、口弦则几乎没有,缺少科学的研究,使得羌族乐器的保护与传承无法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需要相关艺术机构加强对羌族乐器的各方面研究,包括源流、发展、形制、特点、制作,以及羌族乐器的保护、利用、传承等,以总结羌族乐器的特性,建立乐器本身的规范,寻找科学合理的保护与传承规律,推动羌族乐器的发展。
  同时,研究羌族乐器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学意义。羌族是一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民族,古羌族是我国多个民族的源流,古羌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羌族乐器是羌族文化的一种载体,通过对羌族乐器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羌族乐器的发音特点、形制制作、源流发展有充分的了解,而且对探寻羌民族在历史上的迁徙、演变,羌族文化的源流、变迁、传承、发展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都将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陈达波
  
  参考文献:
  [1] 羌族乐器:羌笛[EB/OL]. 中国国学网,(2008-6-19)[2011-05-25].
  http://www.省略/html/minsu/5608039.html
  [2] 羌族乐器:羊皮鼓[EB/OL]. 中国国学网,(2008-6-19)[2011-05-25].
  http://www.省略/html/minsu/5607883.html
  [3] 羌族乐器:口 弦[EB/OL]. 中国国学网,(2008-6-19)[2011-05-25].
  http://www.省略/html/minsu/5607649.html
  [4] 羌族乐器:盘铃[EB/OL]. 中国国学网,(2008-6-19)[2011-05-25].
  http://www.省略/html/minsu/5607727.html
  [5] 桃坪羌寨[EB/OL]. 百度百科,(2011-04-17)[2011-05-30].
  http://baike.省略/view/350349.htm
  [6] 石维,林元亨. 从废墟到舞台 《羌风》完成一次精彩的蜕变[EB/OL]. 四川在线,
  (2011-04-17)[2011-05-30].
  http://ent.省略/mzyy/content/2009-06/08/content_371282.htm?node=837

推荐访问:羌族 乐器 利用 现状调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