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17:06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聚焦服务业统计报表填报_服务业企业在填报非一套

发布时间:2019-04-16 06:40:53 浏览数:

  随着2013年拉开序幕,广大服务业企业又将投入到紧张的统计年报工作中。笔者拟结合近年来督导及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有关情况,对统计报表填报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解析,为各填报单位提供参考,以便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要做到正确填报服务业统计报表,需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坚持依法统计、数出有据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各单位填报统计报表时应以相关统计调查制度为依据,严格按照制度中指标解释的要求进行,不能主观臆断,做到实事求是、数出有据。另外,财务状况统计表中各指标多根据单位的财务账表中相关数据填报,财务账表的建立、登记、结算等又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的规定做到“四个相符”(即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因此,填报统计报表时,各表与账证还要核对一致。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企事业单位在年末往往需要对财务账进行审计调整,审计调整过程一般持续较长时间,若单位在统计报表截止日时审计调整尚未完成,这时应根据截止当日的相关财务资料填报统计报表。该统计报表虽与最终审计调整后的财务账表可能存在不一致,但这是客观时差造成的,不属于填报虚假数据。对此特殊情况,报表单位应将填报统计报表时的相关财务资料留备提供统计执法检查资料之用,并能提供其与最终财务账表的差额原因(审计调整的具体内容)。
  牢记“法人原则”
  服务业统计报表的基本原则是“法人经营地”原则,又称“法人原则”。当然,个别表种除了法人单位需要填报外,部分产业活动单位也要单独填报,统计制度中有相应的特别说明和要求。按照“法人原则”,法人单位应按照实际生产经营地单独报送独立法人的统计报表。若上报合并报表,那么,统计部门汇总后将出现重复,因此,即使存在控股关系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也皆应单独上报各自作为独立法人的报表。另外,有些公司往往存在下属产业活动单位,这些产业活动单位是非法人分支机构,按照“法人原则”,一般不能单独上报统计报表,为避免遗漏,他们的数据应并入其所属的法人单位一起上报。
  不妨以下例说明:A集团公司下属B和C两个子公司,其中C公司有两个独立核算的主体,一个是公司本部C1,另一个是下属的分公司C2(非法人单位),那么,A集团公司应单独上报自己作为独立会计主体(独立法人)的统计报表,而不能上报合并了B和C两个子公司数据的合并报表,B公司亦应单独上报自己法人单位的统计报表,C公司应将C1和C2的数据汇总后作为法人单位C的统计数据单独上报。简而言之,“法人原则”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应仅上报本法人的数据(不能包含其他法人数据,不管是否具有隶属关系),同时又必须包含下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数据。
  正确区分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财务人员都知道,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事业单位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表中各指标都是时点指标;而利润表是反映单位在某一时期的收支状况的报表,表中各指标都是时期指标。
  与此类似,统计指标也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其中大部分指标的分类与财务指标相同,但有几个指标例外,需特别注意,主要有:“应交所得税”、“应交增值税”和“应付职工薪酬”等,这几个指标在财务上都属于时点指标,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状况(“余额”),但统计上赋予了其特殊含义,作为时期指标处理,要求填报的是某一时期的状况(“发生额”)。由于填报财务统计表的人员多数是财务人员,所以有许多单位将这几个指标按财务口径当作时点指标进行了填报,造成了填报错误。笔者个人觉得如果将来这些统计指标能够更改一下指标名称,使之与财务指标有所区别,然后再赋予其与财务指标不同的含义,避免“名同意不同”,这样在客观上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看清计量单位,恰当进行转换
  目前,统计报表中的有关财务指标多取自企事业单位会计账簿或报表,由于企事业单位会计上使用的金额单位是“元”,而统计报表的金额单位多为“千元”,个别填报单位忽略了金额单位的不同,误将会计账簿或报表中相关数据直接摘抄到统计报表中,导致相关统计数据虚增了一千倍。
  将金额单位为“元”的会计报表数据转换为金额单位为“千元”的统计报表数据时不免要进行四舍五入。将“合计数”和每个“其中数”分别四舍五入后,等式有可能不再成立,如16500元+51800元=68300元,而将每个数据直接四舍五入后会出现:17千元+52千元<>68千元。“资产合计”、“负债合计”等指标的其中数有很多个,这种情况可能更加突出。为保持等式成立,有的单位将每个其中数四舍五入后求和,将该“和”作为“合计数”填报,这样就可能导致与原合计数指标直接四舍五入后的数值相差较大,这是不正确的。因此,这种情况下应进行必要的人工调整:在保持直接四舍五入后的“合计数”不变的情况下,人工调整四舍五入后失真较大的“其中数”指标。如上例,“16500元”与四舍五入后的“17000元”(17千元)差500元,“51800元”与四舍五入后的“52000元”(52千元)差200元,显然16500四舍五入后失真更大,所以将其进行“反四舍五入”处理(进行与“四舍五入”相反的操作),处理后数据为16千元,这样,16千元+52千元=68千元;同理,对于“16400元+51200元=67600元”,简单四舍五入后“16千元+51千元<>68千元”,应调整为“17千元+51千元=68千元”。
  前已述及,服务业统计报表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报表涉及不同的计量单位,除了“千元”之外,还有“人”、“万人”、“户”、“万户”、“吨”、“万吨”等,上例是由“元”到“千元”的四舍五入处理,其误差最多也就几百元,但是如果由“元”转换为“亿元”、由“吨”转换为“亿吨”呢?四舍五入处理误差将变得较大,统计部门对各单位数据汇总后的宏观数据误差将更大,所以,实务中一定要看清计量单位,需要技术处理的要按上述方法正确处理,不能随意进行。
  做好会计制度与统计制度的衔接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有:《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起施行)、《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小企业会计制度》(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新准则”)等。目前,这些会计制度的内容相差较大,而我们的统计制度是统一的,其中只有一套报表,并没有与这些制度对应的多套报表,因此,在填报统计报表过程中应严格根据单位自身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对应填报统计报表中的相应指标。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年初存货及应收账款等科目按净额,即扣除相应的减值(跌价、坏账)准备填列。填报统计报表时亦应填报相应的净额指标,故可以从财务报表中的相应科目中直接取数(当然不能简单地从这些指标对应的明细账或总账中直接取数,因为其未扣除相应的“准备”)。而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原价、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净额等科目在会计报表中皆单独列示,填报统计报表时,就不能简单地根据名称从财务报表中的相应科目中直接取数,应当从扣除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净额项对应取数,以此类推其他相关指标。
  另外,《企业会计制度》中“营业外收入”与“补贴收入”皆为一级科目,而新准则中取消了“补贴收入”科目,相应内容在“营业外收入”科目中核算(也可理解为“补贴收入”变为“营业外收入”的二级科目),填报统计报表时应注意此处不同。
  综上所述,服务业统计报表中指标众多,内涵丰富,填报过程中应深入理解把握,严格按指标解释口径进行正确填报,坚持有据可依,实事求是,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编辑:单之卉 / 邮箱:szh@bjstats.gov.cn

推荐访问:填报 服务业 聚焦 统计报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