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4日 19:11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2-09 06:16:17 浏览数: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文章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点、面临的主要思想和心理问题及其成因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问题;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2010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及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进城务工农民新群体,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虽然他们的户籍还留在农村,但他们的生活习惯、生存目标和精神需求已经向城市人看齐,一定意义上属于“新市民”。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有着以下特点。
   第一,“寻求发展”型农民工。在家庭生活已经得到基本保障的情况下,新一代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则主要是谋求自身发展,实现自己的城市梦想,属于“发展”型农民工。
   第二,“知识信息”型农民工。新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的程度更高。再者,大多新一代农民工自幼年时期起就耳濡目染地感受过老一代农民工回乡时带回的各种信息,因此,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接受信息的能力更强。
   第三,“高度需求”型农民工。新一代农民工已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渴望更多的物质财富,寻求更高的精神文化品质,他们追求像城市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第四,“眼高手低”型农民工。“眼高手低”是当前青年一代共同的缺点。大多“80后”、“90后”农民工自小生活在长辈的照顾之下,参加各种劳动实践的机会很少,没有经历过多生存压力,应对艰苦环境的韧性不足。再者,大多新一代农民工自我意识非常强,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稍有不满意,他们都有可能放弃。
   二、新生代农民工当前面临的主要思想和心理问题及成因
   (一)价值目标不明确所引发的思想问题
   1.发展目标不明。农民主要性格特征是勤劳、朴实、内向和保守,过去所追求的发展目标单一。现如今农民工的劳动收入和发展水平与劳动性质、市场需要、企业优劣、社会管理、法律制度等诸多因素相关。虽然大多新生代农民工都有扎根城市的梦想,但应该有怎样的具体目标、采用何种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很多人都感到困惑和迷茫。
   2.是非观念不清。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正处在求知欲和发展欲较强的青少年阶段,加之对融入城市的迫切向往,容易对城市的许多黄色、暴力等低俗文化,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不加辨别地学习模仿,全盘吸收。甚至,一些“80后”、“90后”农民工以城市不良少年为典范,成为“街头霸王”、“地头蛇”,从而误入歧途。
   (二)生存环境不理想所引发的心理问题
   1.浮躁心理。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从事着城市中最苦最累的工作,拿着最少最微薄的报酬,居住在最脏最破的地方。当他们看到身边的城市管理者和白领从事着舒适的工作,享受着优质的生活,这种差别加剧了不平衡感。因为长期处在这种不平衡感的心理作用下,加上受到城市生活中的一些浮躁气氛的感染,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产生了盲目求富的浮躁心理,梦想一夜暴富,由此变得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安安稳稳的生活。
   2.盲目攀比心理。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掌握的技能多,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变革也较为超前,是农村现代化的领潮族。因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颇有自信,但是身处繁华的都市,城乡差异凸显,一些城市居民对他们的嘲笑和冷眼,又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状态下,盲目攀比心理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滋生。与工友比、与同乡比、与城市人较劲。盲目攀比的心理使得一些农民工不能量力而行,使一些人放弃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进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3.压力心理。一方面,城市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和职场竞争加剧了职业压力。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普遍偏低,各种保障制度不健全,城市房价居高不下,衣、食、住、行等消费不断提高,使得欲在城市安身立命的新生代农民工难以承受,各种压力齐聚心头。
   4.违法、犯罪等极端心理。新生代农民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浮躁心理、盲目攀比心理和压力心理的作用下,为快速追求物质财富,改变自身生存环境,从而走向偷、扒、抢的犯罪道路;二是一些企业主不顾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强迫劳动、拖欠工资,一些城镇居民对农民工的诋毁和侮辱,使农民工产生仇恨心理,部分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采取了暴力手段泄恨,报复城市和社会。
   (三)新生代农民工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客观上,城市“门槛”高,新生代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及政治权利等各方面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城市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不足,一些企业甚至采用各种手段剥夺农民工的各种权益。城镇居民对农民工的认可度不高,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社区活动都将农民工排除在外。这些都使新生代农民工始终徘徊在城市边缘,无法融入城市,加剧了思想和心理问题。
   2.主观上,自我认知不足,新生代农民工难以准确定位人生。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已经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但是其文化素质、组织观念、劳动技术都与现代城市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已不大可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部分农民工错误地将自身受到的待遇与城市的排斥联系起来,而忽视了自身知识技能不足的客观现实。
   三、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第一,更新观念,创新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改变过去“灌输式”、“强制性”教育观念,应采取潜移默化、按需施教、合理引导的教育方式。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具体的法律制度、市场形势、社会文化等,由于农民工受自身学历、见识、思维、经历等多方面的制约,一时无法准确深刻认识和理解,因此就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农民工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逐渐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提高生活生存能力,改变目前不理想境况大有裨益,进而被农民工逐渐理解和接受。
   同时还要注重以农民工的需求为起点,合理地对他们进行引导。需求是思想行为的终极动因,需要通过了解农民工具体的现实需求,根据农民工生存、生活的现实状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在满足农民工需求的基础上,调动农民工主动、自觉、积极参与到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
   第二,多管齐下,拓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国家应设立专门机构对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并制定出相应的实施方案,让施教者有范围引导,让受教者有标准检验。各种社会组织特别是非盈利性组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通过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建立农民工帮扶系统。城市社区、企业和工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便利性、灵活性的优势,通过组织教育培训、开展优秀性、典型性、榜样性宣传、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对农民工进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之间建立有效联动配合机制,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为农民工提供各种培训、就业的信息发布和维权帮组,让农民工了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有目的地提升自我,帮助农民工逐步适应融入城市。
   第三,正本清源,找准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当前应当以“八荣八耻”为主导,广泛深入地对广大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广大农民工群体中形成良好的政治氛围和道德风尚,既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向农民工倡导积极的人生观。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后产生了迷茫,有的甚至产生自暴自弃心理。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和心理机构的作用,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辅导和帮助,让农民工正确认识自己目前所处逆境的原因,合理引导,做好挫折教育,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根据农民工自身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建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立足现实,积极向上,追求美好人生。
   第四,对症下药,解决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症结。
   首先,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消除农民工自认为被抛弃、被歧视的错误认识。广泛进行政策宣传使农民工意识到自身的平等地位,消除自卑心理,自信地面对社会。宣传中央的助农、扶农、惠农政策,如国家正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身份上给予农民工城市生活的平等待遇。各地政府正努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民工报酬、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工利益。有关部门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农民工政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民工就业服务、心理辅导、生活保障、劳动教育水平。广大的农民工拥有平等、自由的生存和竞争机会。在这样一个充满社会关怀的大环境中,广大的农民工的身心会更加健康,发展会更加有力。当前,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农民工也是国家关注和扶助的群体,是国家举大力关支持而并非抛弃、遗忘的群体。
   其次,进行心理辅导与干预,预防农民工心理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农民工长期压抑却得不到解决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自身健康,甚至还会影响到社会的治安和稳定。针对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所遭遇到的诸如浮躁、盲目攀比、压力大、易产生犯罪、轻生念头等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和治疗。在新生代农民工较为集中的社区、企业以及一些公益性机构自主设立专门针对农民工的心理辅导室。倾听农民工的心声,排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疏导他们的心理状况。
   第五,优化环境,营造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
   首先,营造关怀氛围,帮助农民工正确认知城市的环境。城市对于广大农民工而言,充满了渴望、新奇和陌生。农民工对不同地域、文化、发展阶段的城市了解不足。然而,他们却每天都生活在这个或者那个城市当中,追寻立足和扎根城市的梦想,却发现自己屡遭挫折,反复碰壁,现实与梦想越来越远。信息的闭塞,归属感的缺失,让农民工逐步被城市抛弃,也最终抛弃城市。通过介绍城市的现状和发展情况,甚至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使农民工了解自己每天生活着的这座城市,了解城市较之农村不同的生活、工作环境,休闲娱乐方式,从而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逐渐适应城市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完成从“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变,促进农民工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这样不仅能使他们对城市产生“归属感”,而且还可以促进城市管理,消除和减少对农民工不公正不合理制度。
   其次,营造法治环境,提高农民工自我守法、依法维权和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因为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不了解法律的诉求途径,新一代农民工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时,不是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就是极端仇富,暴力抵抗,权利不仅没有得到保障,反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势在必行。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中,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与他们息息相关。在法律设计的层面上,应考虑赋予农民工更多地参与到城市管理事务中的权利。通过此举既能更好地保障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又能更好发挥农民工对城市建设发展的作用。同时使农民工的主人翁心态进一步得到增强。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庞大而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生存质量、生产条件、生活状况,更是始终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通过发展经济、社会、文化水平,提高农民工待遇和保障的前提下,适时、有效地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全面素质,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尤为深远。
   参考文献:
   1.车晓蕙,黄浩苑,吴俊,潘旭.一亿新生代农民工深度撞击“城市化中国”[J].半月谈,2010(3).
   2.邓晓辉,孙继军,王双梅,蒋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推荐访问:思想教育 新生代 农民工 对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