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2日 19:09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从王安忆、陈染到卫慧:个性张扬的变奏曲 王安忆散文集

发布时间:2019-04-11 06:52:42 浏览数:

  摘要:王安忆、陈染和卫慧是新时期文学当中引人注目的女作家,她们的创作都在某个时期代表着某种文学潮流,表现了女性个性的发展,她们在关注女性生存状态和命运之间的强大张力时,又在心理上进行了深层的刻画与剖析。因此,在关注三位作家在作品中表现的深层次个性及其流变时,就应用心理学的眼光去审视:王安忆,在对性的描绘中突破禁区;陈染,在对心理的呈现中撕开自我;卫慧,在我行我素中倾吐感觉。
  关键词:王安忆;陈染;卫慧;个性;心理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31-02
  随着心理学观念逐渐渗入,许多作家便开始尝试着将笔触伸向了“心理”这块领域,他们在文学作品里加大了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内容,使我国的当代文学作品走向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探索:他们通过对人物现有生存状态下的思想及行为的叙述与描写,使整个社会人们的生存意识与状态得到了关注与还原,通过对人物潜意识的表白与流露,更深刻的揭示了人的本性在当代社会洪流中的扭曲与变形,从而展开了新时期新人类对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思索与探究,展现了新时期女性作家的个性走向。
  80年代中期以后,以女性特殊的生命历程和生命体验为对象,以鲜明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女性视角看待自我存在与传统道德的矛盾的作品,使女性个性不断的得到张扬,最终摆脱了束缚,实现了个性的解放。从王安忆的“三恋”以及陈染的《私人生活》再到卫慧的《上海宝贝》,可以说处处彰显着作家笔下那些人物的生活原生态:对传统道德的犹豫、怀疑、不屈、反叛甚至蔑视,处处都表现了女性内心的紧张状态,从而使人性得到了更加朴素与全面的剖析,使人物个性得到突出,同时也奠定了三位女作家在我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不过,三位女作家尽管都在她们的作品中大力张扬自己的个性,但是,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变化,都使得她们的个性在不同时期的背景下具有明显的变奏。
  一、王安忆:在对性的描绘中突破禁区
  王安忆是第一位对人物的心理潜意识进行深层刻画,从而找到了社会与文学结合的契合点的真正作家,她曾这样说过:“如果写人不写性,是不能全面表现人的,也不能写到人的核心,如果你是一个严肃的,有深度的作家,性这个问题是无法逃避的。”可见,王安忆在揭示深刻社会问题的创作中,勇敢的突破了传统、冲出了性的禁区。
  在王安忆的一系列性爱小说中,对性的探讨主要是从社会文化层面切入:性与道德束缚之间的冲突,性与美、及生命力之间的神秘交融。王安忆从当时谈性色变的社会传统中走了出来,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在她的创作中有意凸显女性的个性,“三恋”中人物的个性本能真实的被揭露出来,她通过很具体、很细腻的性意识、性心理层次描写,以她特有的艺术敏感表现力把性欲迷狂中的各种活动,包括意识和潜意识中的各种复杂的难以名状的情状都描摹出来了,仅以此而言,王安忆是具有其个性意义的。
  王安忆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大多是勇敢的超越了贞节的界线,对社会传统文化束缚下的人性给予了深刻的揭示。但是来自社会的传统道德又压抑其完全的、彻底的再现,她在二者之间面临着这种欲说还休的局限。“三恋”之中,对三位女性的刻画,无一不是处在个性的张扬与传统观念的交锋痛苦之中,使作家的创作仍摆脱不了复杂的心理动因,自身的敏锐感觉与传统观念在不停的抵触和纠结中,最终在对人物个性的揭示上成了强弩之末:都以逃避、退缩甚至是死亡的态度和情节结束文章,弱化了她的创作个性,是对传统的妥协,结果“小说仿佛是在一种无尽的期待中推过一样,每每在关健时刻,作者扔下笔,慌慌张张的逃走了。”她“一面呼唤魔鬼,一面害怕魔鬼;一面想解放自己,一面又压迫自己,小说在这种两难之下,还是没能逃出传统的‘意淫’模式。”可以说,王安忆的这种戛然而止的急刹车结构暴露了她的踟躇不敢前的犹豫,同时也将现实中女性的尴尬间接的揭示出来,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还原。
  二、陈染:在对心理的呈现中撕开自我
  个性生存状态和精神体验是她的创作主题,陈染在她的作品中勇敢而真实的暴露了她所体验和感受的全部生命之痛,她把一个女人的欲望、心智、孤独、恐惧、病态、阴暗等等一切的本来面目都呈现出来,以一种思想者的姿态体验和言说掩盖在生存表象背后的那种生存之痛,她是把文体主题融入生命体验的最真诚、最绝对、最真切和最深入的一个作家。女性个性到了陈染这里才真正的有了一种从容不迫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王安忆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去审视别人的突破,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将自己隐藏在了作品之后。而陈染从王安忆的幕后操纵状态走到了前台,撕去了那层欲扬又抑的面纱,真正的使自己走进了作品、走进了读者,“写作对我来说是非常本色的”这是她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和态度。这既是一种超越,又是一种深化。
  她在创作中有意识的借用、化用精神分析观点、方法和原理,观察、解释和描述生活,通过对潜意识、梦境、幻想等内容的描写,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来审视女性内心的真实欲望。
  文学创作的最大特点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潜意识,这就避免不了对性意识的挖掘。陈染真实的再现了“本能欲望”的“唯乐原则”,她超越了王安忆在性上的尴尬,更客观,更真实的以边缘状态的个人立场和内在形态出现,并伸向被批评家们称之为“共通的精神资源”的地方,努力的“内向探索”。
  陈染的写作尊重差异,尊重少数,尊重性爱的不同方式,她从自身女性的视角看待性的原欲本质,是跟快乐、情感、物质、一切都有关系的,因有其自身女性心理和情绪上的真实体验(虽然作品大多细节是虚构的),必然“原罪”的因素多一点,反抗就多一点,性的描写也就更复杂一些。她的作品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美好的在精神感受层面体现一点希望和诗意的性,她承认性的美好,反对那些反自然的伦理规范,这种通过人物的思想行为方式,来直接的暴露性态度,不能不说是其个性的真实再现。
  她自己说,我不算是一个更多为时代的脉搏和场景所纷扰、所侵饲的作家类型,我努力使自己安静,保持着内醒的姿势。如果说王安忆要体现的人物个性仍摆脱不了外界的干预,而陷入自我内心的矛盾冲突,处于尴尬的局面的话,那么可以看出陈染超越了这层尴尬,使女性个性的解放又前进了一步。因为她所创作的人物多了份冷静与思考,从而将个性上升到真实的层面来了。   三、卫慧:在我行我素中倾吐感觉
  王安忆打开了传统的大门,陈染自然而坦然的走了出去,到了卫慧这里,她则是我行我素、干脆利落、飒爽英姿、行于当行、止于所止的信步于门外,一切都跟着感觉走,比陈染多了一分悠闲和无拘无束,完全将传统抛弃在身后,而且是丢弃的很远、很彻底,她的面前没有传统这道门,她大胆的写自己,写一切。卫慧自己这样“疯狂”的宣言:“简简单单的物质消费,无拘无束的精神游戏,任何时候都相信内心的冲动,服从灵魂深处的燃烧,对即兴的疯狂不做抵抗,对各种欲望顶礼膜拜,尽情的交流各种生命狂喜包括性高潮的奥秘,同时对媚俗、肤浅、小市民、地痞作风敬而远之。”
  她在作品中展示真正的自我——流浪艺人、酒吧生活和对性的追求,勇敢的解放自我,蔑视正统束缚。对我国比较浓厚的封建思想所形成的民族心理结构进行了猛烈的轰击,对传统爱情价值观中:“没有爱就没有性,如果说有了爱,那么性也成为唯一的性。”这种无法磨灭的民族传统思维进行了彻底的颠覆。
  通过卫慧的作品使我们认识到:不应继续带着这种道貌岸然的眼镜去评价那些勇于把自己的本能、潜意识、包括那些猥琐的、黑暗的都展露出来的人。因为就像鲁迅说的:“即使是浅的,那也是清澈见底的。”其实,“文艺作品的高下优劣,更不取决与它是否专门表现的性欲。”
  卫慧突破了传统禁欲重压下的一种变态民族心理坚壳,真诚的将性的意识与行为再现在读者面前,勇敢的摆脱了性的罪恶意识和猥琐心理,对视性为罪恶加淫秽的民族心理和文化无情的反叛,将“不是死亡,只是破灭”的个性张扬的淋漓尽致。
  从社会心理学看,她接受了她的本能和潜意识的呼唤,一切行为皆“发乎情”,而并未采取从众的态度写作“止乎礼”。她坚持了个性,并未因受外界压力而产生躲避行为,所以也有《上海宝贝》后的一系列作品问世。我们可以看出她坚强的独立性,不易受暗示的所作所为。她的这种张扬和疯狂以及对性的直率、坦露,真正实现了现代女性的个性张扬。
  从王安忆、陈染到卫慧,我们看到一直在左右作家的创作及人物本能潜意识展露的是传统的性道德伦理观念,完全、彻底的摆脱道德约束是很艰难的,但我们也从这三位作家身上看到了另一契机点:从个体的切面上去开拓,让个性得到真正的张扬与解放,以次来摆脱因外因限制而使本能潜意识所受到的压抑,也能看到女性作家正以独立的个性形象领导人们从社会意识的阴影中逐渐的走出来:个性经历了与道德冲突的尴尬、和来自心底的坦诚与真实,最终达到了无拘束的张扬高峰,实现人类走向更广阔的自我空间,达到真正的个性解放。
  参考文献:
  [1]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1).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1).
  [3]任平学,赵艳屏.妇女心理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8(1).
  [4]高楠.艺术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1).

推荐访问:变奏曲 个性 王安忆 陈染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