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10:52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持续性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布时间:2019-05-12 06:42:36 浏览数:

▲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委党校课题论文◆ 中图分类号:F321.4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西部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五年的正规化发展中成长迅速,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广实用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传递市场信息、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规模、实力、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在这些方面进一步不断完善,是合作经济组织更加健康的发展途经。关键词: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 持续性 分析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分析甘州区合作经济组织情况,如表1所示:一是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再造了农业微观生产经营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基本覆盖了全区18个乡镇和工业园区的244个村的主导产业,实现了有特色产业的地方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合作经济组织增强了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平等谈判地位。逐步改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地位,把农民这个不合格的市场主体变成合格的市场主体;通过风险金的提取和农产品保护价收购,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难卖的状况,降低了农民承受的市场风险,提高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三是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社立足当地资源,突出主业,实行农业专业化,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生产,积极开拓农产品储存、加工、销售,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合作经济的结构体现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特点。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作为甘肃河西地区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主要在种植与养殖两个领域,专业合作组织也主要在这两个领域产生,与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相一致。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趋势分析(一)由快速增长期向平衡发展期转变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化从2007年起步,在2008年得到快速成长,从42个增加到104个,之后进入平衡发展时期,保持着稳定的发展趋势,且维持着一定的发展速度,从图1可以看出,波动趋缓,增速减慢,后期呈平稳的速度递增,并没有出现常常出现的“一哄而上,一拥而下”的非正常现象,呈逐渐稳步增长的态势。(二)由数量增长型向规模增长型转变2007、2008两年注册资金百万元以下的小规模合作经济组织成长迅速,占新成立组织的80%,2009年新生组织中,百万元以上与百万元以下组织规模持平,2010年,新生组织中两种规模比例倒挂。百万元以上注册资金组织持续增加,千万元资金的组织也在增加,合作组织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从图2还可看到,百万规模以上的组织增长是以持续增长的状态平稳增长,表现出健康的发展态势。(三)由组织带动型向自主成长型转变如图3所示,2007年是甘州区合作经济组织开始成长的初期,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党支部与村委会成员率先带动,由他们牵头成立的组织占到全部合作组织的70%。因为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2008年,由普通党员和群众牵头的组织成长迅速,之后呈平衡的趋势不断发展。而两委成员在调动起群众积极性的同时,开始大量退出前台,由他们牵头的新组织锐减,充分体现了基层组织的“双培双带”作用。到2009年之后 ,两委成员牵头的新组织呈回升趋势,再次体现了基层组织成员既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与管理者,又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的双重作用。(四)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多样化发展的势头。在合作形式上有“专业组织+市场”、“公司+专业组织+农户”、“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农户”等;长安乡上头闸村的上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村委会的帮助下,由合作社牵头,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租赁农户土地2300亩,集中连片经营,实现了“一村一品”,促进了当地蔬菜产业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成为合作社发展的成功典范。合作社开展“统一供种,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销售,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的五统一服务模式,走“农户+合作社+市场”的发展模式。在组织方式上有农村能人牵头创办的,有依托经济技术部门创办的,有依托公司等等。(五)合作的领域逐步拓宽合作的行业由单纯的生产合作,逐步拓展到生产流通、加工等诸多环节。合作的范围由原先的村、组内少数农户逐步扩大到跨村、跨乡、跨县合作经营。梁家墩镇五号村蔬菜种植大户王家学于2007年成立了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只一年时间,合作社吸纳本村及六号、刘家沟、清凉寺等村的800多户农民,培养科技示范户500户,培训农民技术人员500人,引进蔬菜种植新技术6项、新品种9个。农民年均收益1万多元,让参加组织的农民得到实惠。(六)合作的要素逐渐增多甘州区还全面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百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帮助基层开展科技服务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开展农民培训、科技咨询服务、新品种引进推广、新技术应用培训等方式,展示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由最初简单的生产合作,逐步向信息、技术、土地、信用等要素合作。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规模总体趋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在总共371个合作经济组织中,百万元以上规模的目前只占到总量的37%,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2.73万户,只占到甘州区乡镇总户数9.04万户的30.2%。多数合作社服务比较单一,规模小,合作层次低,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较低,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弱。从实际情况看,有近1/4的合作社存在突击成立现象,且成立之后又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规范,虽也有整章建制,但运行停留在挂牌阶段,缺少发展后劲。(二)实力不够强劲,服务水平受到限制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部分组织在成立时,注册资金有限,63%的合作社都只有不足百万元的资金注入,有11.8%的合作社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下。多数组织经费来源主要是有限的会费,且收缴困难,限制了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功能的有效发挥。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如电脑、冷库、冷藏车、检测设备等,无法对产品进行检测、储运以及信息的获得和传递等;这些组织因缺乏资金,进而缺少应有的服务平台和服务手段。 (三)机制不够健全,运行质量受到影响部分合作社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利益机制等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和保护机制。一些合作社没有规范的组织章程、制度,没有发挥组织应有的功能。严格分析起来可以发现,多数合作组织在内部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民主选举和平等决策、制度约束和财务管理、合同约束和利益分配、基金积累和风险调节四种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四)利益机制松散,发展环境不宽松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小、实力差,绝大多数没有实行二次返利,没有与成员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经济关系。目前的合作社多数是通过对农户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优惠供应生产资料、种禽种苗等形式,与成员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有的组织尽管与农户签订了合同或契约,确定了最低保护价,但由于缺乏规范性,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双方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运营和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甘肃省张掖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发展的对策(一)在规范上寻求新突破,提升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水平从总体上看,甘肃省张掖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很快,建设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对照法律法规,对照合作社原则,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增强带动能力。针对农民合作意识不强、合作主体小而散、内部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更加注重政策法律导向,加快推动合作社由行政发动、服务推动向依法规范发展转变。以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为重点,建立健全利益联结、盈余分配、监督约束机制,正确处理好核心成员与普通成员、股东成员与非股东成员等关系,增强社员对合作社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内生动力。(二)在规模上寻求新突破,增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基础好、实力强的优势,根据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股份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要求,在产业关联度高、发展基础好的地区,引导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打破地域界限,积极开展横向联合和纵向联合,做大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要加强政策和资金集成,重点培大做强一批运作规范良好、市场竞争优势强的专业合作社,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依托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社一品”,甚至可以向“一户一品”的方向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创办合作联社或总社,使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成为农民增加财产投资性收入的基本途径,成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基本实现形式,成为新形势下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的有效载体。(三)在创新能力上寻求新突破,拓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空间要进一步探索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道路,形成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村(居)委会抓村级(社区)事务管理,社区股份合作社抓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要积极探索城乡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加快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使农村集体资产、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合作社股权等以更加灵活的方面进行组合,从而促进农民身份转变,鼓励农民进入城镇置业,使农民致富。(四)在政策扶持上寻求新突破,促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好已出台的一些扶持政策。既要积极争取领导支持,更要积极争取部门支持。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大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帮助合作社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保护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取得实效。另一方面,要根据新情况出台新的扶持政策。(五)在指导服务上寻求新突破,创造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新发展农业综合管理部门是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主管部门,负有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一要提高自身水平。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全配强一支专职力量,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登记、运行和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二要提高协调能力。积极促成合作社法和合作社条例的建立健全,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共同促进多种形式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三要加强人才培训。加强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水平。四要加强总结宣传。要注意总结发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扩大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影响。

推荐访问:持续性 组织 合作 分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