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9日 14:11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面临的形势及应对措施_2019年发电集团发展形势和展望

发布时间:2019-05-15 06:37:46 浏览数:

摘要:“十二五”时期,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经历行业周期调整,充满机遇和挑战。为此要认清形势,从实施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国际化战略等方面入手,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由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市场并举转变。关键词:发电设备;企业;形势;措施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019-02一、引言发电设备指通过介质做功驱动各种动力机械,带动各种发电机生产电能的设备总称,包括火力发电设备、水力发电设备、核能发电设备、风能发电设备、内燃机发电设备及其他形式的发电设备。我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大局。我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经历了“十五”和“十一五”时期的高速发展,在“十二五”进入了行业调整期。在“十二五”时期实现转型升级,把握行业发展调整带来的机遇,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是当前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二、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1949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185万千瓦,居世界第21位;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跃居世界第8位。发电装机容量1987年突破1亿千瓦,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我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发展至今总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行业始建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1951年,组建哈尔滨电机厂,迈出了新中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的第一步;1953年,相继组建了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和上海锅炉厂;1955年,组建了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1958年组建了四川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现东方电机厂)。从此初步形成了哈尔滨、上海、四川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第二阶段:自主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我国发电设备产业进入了自主创新、独立发展的阶段。在充分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自主设计和制造了云峰高水头100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50MW及以下的空冷机组、50MW双水内冷和新型氢冷汽轮发电机等一批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发电机组。第三阶段:引进技术、优化与提高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国家先后组织引进了300MW、600MW亚临界火电机组技术、100MW级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CFB)、700MW大型混流式水电机组技术等,同时对引进型机组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并对引进型机组的部分设计和结构加以改进,实现了国产化,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进一步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企业生产能力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第四阶段:发展与再提高阶段(进入21世纪)。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对电力的旺盛需求,发电设备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制造企业与世界著名发电设备制造商进行广泛的合作,使产品不断走向成熟,技术逐步提高。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发电设备制造行业高速发展,总体看发电设备产量迅猛增长,11年间产量增长了10倍。但从2008年发电设备产量增速明显放缓,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下降,2010年、2011年呈恢复性增长。装机容量增速与发电设备产量增速变化趋势一致,但相对平稳。从产品结构分析,我国一直以火力发电为主,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占全部装机的75%以上,近年来我国水电、风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核电、风电装机比重逐年增加。2011年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比重达到27.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总体看,国内市场总量下降、传统发电设备市场萎缩、清洁能源设备需求增长的趋势已经确定。三、“十二五”时期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市场环境分析(一)国内市场需求有限2011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10.56亿千瓦,比上年增长9.75%,连续6年增速放缓。目前,国内电力紧张已得到根本性缓解。国内发电设备市场需求低迷,发电设备制造行业从高点理性回归。加之发电企业资金趋紧,近两年国内发电设备新增需求减少。从长远看,我国的经济走势和工业基本格局未发生根本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扩大内需及保持经济增长政策的施行,国内电力建设市场仍将保持一定的发电设备需求,但年均需求规模将缩减。(二)国际市场风险增大“十二五”期间,印度市场年均需求约1600万千瓦,越南市场也有超过500万千瓦的年需求量,印度尼西亚等亚太地区国家的电力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东欧地区和南美地区,逐渐接受了性价比较高的中国发电设备,也具有一定的开发空间。国际发电设备市场需求较大,有效弥补了国内发电设备市场需求下降的不足,但国际化经营的风险日益增加,市场争夺将更加激烈。主要发达国家都提出扩大出口战略,力图振兴并促进制造业升级,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利用生产要素成本低等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一起争夺国际市场;国内同行业企业都将开发国际市场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大力争夺国际市场,国际发电设备投标价格不断被压低,导致国内制造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同时,海外项目所在国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将影响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开拓。(三)国内火电机组在“十二五”期间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一是虽然我国电力需求增速放缓,但需求总量仍然较大,而且随着经济发展,需求仍将增长,我国水能资源、油气资源和新能源发展现状在“十二五”期间无法满足电力需求。二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储量世界第三,消费量世界第一,虽然煤炭的大量开采带来各种不利影响,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较长时期内无法改变。三是建设大型煤电基地、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发展热电联产等政策将会为火电产品发展提供新的市场机遇。四是国际市场对火电设备需求仍有较大空间。五是火电技术日益成熟,供电煤耗逐步降低。因此,火电机组在“十二五”期间仍将占据发电设备主导地位。 (四)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提速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总方针是:“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水电,加强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节能降耗,上大压小,鼓励发展新能源”。根据2012年3月中电联发布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综述报告》,“十二五”电力工业规划目标为: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63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3.01亿千瓦,抽水蓄能4100万千瓦,煤电9.28亿千瓦,核电4300万千瓦,气电4000万千瓦,风电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5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及其他500万千瓦。火电方面,受电煤价格高企影响,中央发电企业火电业务持续亏损,亏损程度超出预期,而且短期内难以改观,火电装机建设步伐继续放缓。水电方面,虽然“十二五”期间预期新开工项目将要增加,抽水蓄能设备需求较大,但价格竞争日趋激烈。风电方面,国家发改委2011年宣布,通辽开鲁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等十大风电项目已通过核准,意味着我国风电发展走上高速轨道,2011年底装机达到4505万千瓦,风电装机连年翻番,全年风电新增装机占全部新增装机的比重接近20%,但目前国内风电行业面临核心技术缺失和并网发电等两大瓶颈,且产能过剩的现象更加明显,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抑制风电盲目扩张。核电方面,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政府将发展方针中的“大力发展核电”调整为“安全高效发展核电”,规划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4294万千瓦,主要布局在沿海地区,市场容量较大,同时海外核电市场开拓步伐呈加快趋势。四、“十二五”时期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问题(一)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1.项目执行风险。发电设备企业在手订单中,有大批项目出现了合同延期或暂停执行,特别是部分海外项目所在国存在贸易摩擦、政局不稳、甚至大规模武装冲突等潜在风险,在手合同风险将直接导致企业经营风险。2.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当前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量多、金额大、周期长,建设过程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存在较大风险。3.资金流动性风险。目前我国从紧的货币政策短期内难以改变,由于产业链下游的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且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导致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应收账款、存货对资金占用规模大、时间久,使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货币资金下降,资产的流动性风险积聚。同时,担保风险、信用证风险也逐步增加。4.汇率风险。人民币汇改重启以来,升值压力不断加大,由此带来的汇兑风险随之增加。(二)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内市场需求持续下降。国内电力市场需求进一步紧缩,电力企业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核电安全审核、风电技术问题、电煤价格矛盾、资金占用过大等因素的影响,新建项目将进一步减少、新能源设备新增订货规模有限。2.经济运行矛盾增加。一是在手订单不确定性增加,频繁的调整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二是资金紧张更为突出,电力企业资金紧缺的矛盾逐渐传导并逐步加深,资金拖欠现象愈发严重。三是应收账款、存货居高不下,资金占用规模扩大、周期延长,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积聚。3.新能源产业发展不确定。核电技术路线选择、自主化过程缓慢及高成本的消化等问题;风电并网及电价确定、产品稳定性及无序竞争等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高污染问题、光热发电电价及规模化发展等问题。4.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端技术依赖进口。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大都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路线,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自主研发能力较弱,高端技术依赖引进进口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五、应对措施(一)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围绕国家确定的“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以承担国家前沿的重大科研任务为重点,抢占行业科技制高点,优化升级传统的火电、水电产品,积极发展核电、风电等新能源产品,并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二)深入推进管理提升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全面加强运行管控,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二是积极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全员业绩考核、全面风险管理、财务绩效评价等工作。三是加强降本增效工作,以提高盈利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为重点,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四是深入开展产品内部配套工作,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五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加大信息化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水平不断提高。(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创新体系建设为支撑,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实现“由价格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一是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强化研发平台建设,提升创新的合力。三是强化科研队伍建设。四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五是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六是强化科技管理工作。七是深化技术交流合作。八是加快科技信息化建设。九是创建科技创新环境。(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由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市场并举转变。一是健全国际营销体系,积极采取多种营销策略,提高国际营销水平,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大幅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二是改革完善国际经营管理模式,强化国际经营能力。三是建立完善的国际项目风险防范机制,规避市场风险。四是积极吸收和培养国际化人才。五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扩大战略合作。参考文献:[1] 张国宝.中国的能源管理和能源结构调整[J].中国发展观察,2008(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责任编辑:高治平]

推荐访问:制造企业 应对措施 形势 发电设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