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6日 16:40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泾源县政府网_泾源县节水农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9-06-04 06:50:19 浏览数:

  【摘要】节水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为加快泾源县节水农业发展步伐,积极探索围绕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推动现代农业“大县城”建设,本文通过调查,对泾源县节水农业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结合的县情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于泾源县节水农业发展的模式和管理等方面的建议,探讨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配置水资源,挖掘资源潜力,整合资源优势的方向。
  【关键词】节水农业;发展;状况;调查;思考
  一、基本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及气候状况
  泾源县地处六盘山东麓,境内为低山丘陵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1608-2942m之间。界域内西部为六盘山天然次生林区,中部为河谷地区,东部为与六盘山余脉相连的土石山地,构成了峰峦迭障,沟壑交错,川塬相间、河流密布的地形地貌。
  由于受六盘山地形影响,具有明显的中亚大陆性气候特点,属温带半湿润森林草原区,光、热资源总量适中,水分资源充足,据气象部门多年(1960年—2010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5.7℃,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27.4℃;多年平均降雨641.5mm,最大1173.8mm,最小340.2mm;相对温度50%-70%。多年平均蒸发量1408.8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370小时,日照率51%,无霜期132天,≥10℃的积温度为2185.6℃。
  2、人口、土地资源及土壤状况
  据2011年统计资料, 全县四乡三镇共有110个行政村、309个自然村、25517户12.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35万人,回族人口9.3万人, 分别占总人口的92%和75.06%,人口密度108人/km2,劳动力6.49万人。
  全县总土地面积1131 km2,合169.64万亩,其中农耕地面积26.4万亩(水浇地0.95万亩,旱耕地面积25.45万亩)、林地面积93.2万亩、草地面积28.01万亩、其它地面积22.03万亩,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15.56%、54.94%、16.51%、12.98%。旱耕地面积中坡耕地占79.5%。农业人口人均农耕地、旱三田、林地、水浇地面积分别为2.4亩、2.31亩、8.46亩、0.09亩。农、林、牧用地比例为0.94:3.32:1。
  农耕地土壤类型主要有始成土、灰褐土、阴湿黑麻土、新成土、黝土、宗壤土、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和沼泽土等9个,以始成土面积最大。土壤养分含量按国家指标划分,属适中,宜农、宜牧、宜林。
  3、水资源状况及特点
  泾源县无境外来水,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41.5mm,降水总量7.06亿m3。现有泾河水系较大河流八条,均呈西向东流向,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1.999亿m3,地下水总量1.15亿m3,年均径流模数17.67万m3/km2,地下水补给模数为5-15万m3/年. km2,年均输沙模数0.12万T/km2 ,年输沙量99.9万吨,硬度480-495(mg/L)。
  泾源县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量较为丰富,水质好。多年平均降雨量641.5mm,年降水总量7.18亿m3,人均水资源量1614m3,亩均水资源量118m3,单位面积产水量17.68万m3/年.k m2,无论从水资源的绝对数量,还是从单位面积产水量及人均、亩均占有水量均为全区之最。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内60%降水和38.6%径流集中在7-9月,而且约有1/2左右径流为洪水流量,年际间降雨量相差悬殊, 最大1173.8mm,最小 340.2mm。在空间上,降雨量由西南向东北递减,从泾河源头二龙河一带的800mm递减到大湾、蒿店一带的580mm左右,年径流深度由360递减到85mm左右。浅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易开发利用,常常以露头泉形式补充地表水,与地表水之间重复量大。
  4、水资源利用情况
  据2011年统计,泾源县全年工业用水3232.53 万m3,农业用水190.00 万m3,城镇乡居民生活用水196.09 万m3,全县总用水量3618.62 m3,占全县水资源量的18.10%,开发利用率极低,大部分水资源流入甘肃境内。
  (二)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1、灌溉工程现状
  泾源县现有库灌区4处,即西峡、先进、卧龙山和龙潭水库灌区,水库原设计总库容为414万m3,现有效库容为224.32万m3。设计自流库灌区7处,控制灌溉面积8.03万亩。由于西峡、先进和龙潭三座水库建于七十年代前,当时建坝标准低、施工粗放、灌溉配套设施不齐全、建设和管理机制不建全等多方面的原因,加之灌溉方式不适宜当地土质条件和群众对灌溉认识等问题,灌溉效益不容乐观,目前所建设灌溉工程全部报废;
  现有河沟自流引水9处,即羊槽、五里、大庄、瓦亭、先进、泾河源、新民等,灌溉面积累计达3.5万亩(亩),灌溉效益明显。
  其它灌溉设施。小高抽96处, 移动式喷灌机96台,装机844.8千瓦,扬水量56.6万m3,控制灌溉面积0.21万亩。
  2、灌溉面积现状
  全县可灌溉面积14.17万亩,实灌溉面积3.52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3.5万亩, 小高抽灌溉面积0.21万亩,现还有10.65万亩急需灌溉,灌溉潜力很大。
  3、灌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1.3万亩,其中:种植冬小麦6.5万亩,占播种总面积的30.5%;种植马铃薯10万亩,占播种总面积的46.9%;种植地膜玉米2.4万亩,占播种总面积的11.3%;其它经济作物2.4万亩,占播种总面积的11.3%,冬小麦、马铃薯、玉米三大主要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为1:1.5:0.4,产量分别为145公斤、1275公斤、260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967万公斤,人均有粮445公斤。
  全县种植多年生优质紫花苜蓿4万亩,一年生禾草5万亩,累计发展幼苗移植面积5.1万亩、地埂大苗8.97万亩,已建成千亩苗木基地7个和苗木专业村20个。   4、灌区管理现状
  原建于六七十年代的灌溉工程,由于多方原因,多已不能运行。近几年新建的灌溉项目由各乡镇水管站管理,各灌区配套的移动式灌溉设备由水务局直接管理。
  二、节水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泾源县在农业节水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农业‘大县城’的要求,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老化损毁严重,原有灌溉工程损失殆尽
  泾源县六、七十年代,随着一批小水库、塘坝的建成,相应建设了一些灌区,由于受历史条件制约,当时建设标准低,部分为社、队自建的“三边”工程,没有正规设计,甚至有些是未经技术审查而建设的工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先天不足,多年来,工程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导致灌区渠道及建筑物毁坏,管道被盗,破坏严重,原有的灌区已无法发挥作用。
  2、灌溉工程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泾源县降雨较多,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为1.999亿m3,且含沙量低,水质好,尤其适宜于喷灌、滴灌等对水源要求较高的节水灌溉技术。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内60%降水和38.6%径流集中在7-9月,而且约有1/2左右径流为洪水流量,降水时节与作物生长期不相匹配。原有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低,原库灌区由于多种原因已不能正常发挥效益,新建灌区受资金限制,建设步伐慢,控制灌溉面积少,致使大量的可灌面积得不到有效灌溉,形成了“水在河里流,人在地里愁”的现象,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低下。
  3、节水灌溉工程投入少,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由于国家投资政策的规定,水利项目国补资金投入有限,自筹集资部分到位困难,建设经费缺口大。目前,泾源县对农业节水工程的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以香水河节水灌溉工程为例,工程总投资415.47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166.47万元),占到了40%,比例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质量和速度,与社会对节水的迫切要求不相符。
  4、用水结构不尽合理,水资源矛盾依然突出。
  全县2011年总用水量3618.62 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190.00万m3,工业用水3232.53万m3,城镇乡居民生活用水196.09 万m3,分别占总用水量的5.25%,89.3%,5.42%。农耕地亩均用水量7.2 m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1737 m3,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5.83 m3,工业用水量太高,而农业灌溉水量相对较低。
  5、对旱作节水农业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对我县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战略地位和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旱作区抗旱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虽然我县近年来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综合开发等农田基本建设,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目前仍有50%以上的农田属中低产田,特别是旱塬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
  6、对旱作节水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成功经验的推广力度不够
  首先是对农科教联合研究开发和推广旱作节水新技术的组织力度不够,存在着常规技术多、高新技术少等问题。其次是对现有的旱作节水农业典型经验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速度较慢,影响了全县旱作节水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进一步推进全县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要充分认识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泾源县是传统的“雨养型”农业县,属于全国最贫困的“西海固”地区,是一个回族聚居地。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经济落后,农业生产条件差,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旱圈南移,旱灾已成为泾源县最主要的农业灾害之一,成为影响泾源县农业生产和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实施节水灌溉工程,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环境,对促进泾源县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节水农业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建设工作。
  2、继续加强对节水农业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促进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
  节水灌溉工作的成败,关键在领导。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县级应成立由政府牵头,农业、水利、农机、林业、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积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同时,成立由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专家参加的技术指导组,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工作。此外,还要多途径、多层次加强对节水农业建设的宣传和发动,提高全社会对节水农业的认识,把支持和参与节水农业建设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和完善不同类型的节水模式
  全县经济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在推进节水农业发展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的重点和规模,走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并重、工程技术与农艺技术相配套、蓄水保水技术与节水管理技术相结合的路子,台塬地突出保水、蓄水,平川地主要抓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突出保墒和培肥。在节水灌溉设备选择上紧密结合当前农村经营体制的现状,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在发展布局和区域上,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土质条件,选择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靠近河流的川塬地尽可能地利用自流灌溉。要把节水灌溉纳入流域、区域整体水资源优化配置、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当地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格局中,切实搞好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在具体工作中,要坚决杜绝那些不讲实效、不切实际、不考虑农民意愿、毫无意义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花架子,做到发展一处,见效一处。
  4、要进一步重视旱作节水农业
  旱作节水农业工程是我县提高旱区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旱区农业发展的后劲,要将其做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要以旱作节水农业建设为基础,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集水、蓄水、保水、节水为主要建设内容,实施“建园区、创精品”为主的水资源综合资源利用技术,努力提高工程田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地降低旱灾所造成的损失,以显示旱作节水工程建设的巨大威力,推动全县旱作节水农业工程的实施。概括起来讲,主要创新了三种节水农业模式:
  一是旱塬地雨水集蓄灌溉旱作农业模式;
  二是水肥一体化综合节水模式;
  三是“双水源四位一体”高效设施农业模式。
  5、制定和完善发展节水农业的鼓励政策,建立健全法规保障体系
  首先,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为节水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向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资。其二,要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逐步建立由政府、企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参与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产业化模式。其三,要建立起监管力度大、操作性强、有利于发展节水农业的地方性法规保障体系,使节水农业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
  6、紧密围绕现代水利发展的大思路,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效益节水和强制节水的关系。在大力提倡、积极推广效益节水的同时,必须采取行政的经济的强制性节水措施。二是节水与发展地方经济和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的关系。节省下来的水既要考虑用于发展经济又要兼顾生态系统。三是工程节水与管理节水、农艺节水的关系。既要重视工程等硬件措施节水,又要重视管理、农艺等软件措施节水;四是节水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阶段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彼此兼顾,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五是先进节水技术与常规节水技术的关系。积极倡导逐步推广先进灌溉技术,要讲究投入产出关系,对于效益相对较低的大田粮食作物,应当提倡优先采用常规节水技术。
  7、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
  发展节水灌溉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在安排节水灌溉项目时,必须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要与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农民才会有内在动力,才会自觉地、积极地投身到发展节水灌溉中来。
  8、 要加快农业用水水权制度的改革与推进
  确立不同层次、不同意义的水权是培育水市场、优化水资源配置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制度措施和经济手段。因此,在今后发展节水灌溉工作中,应重视水权制度的研究与应用,使强制性节水和效益引导型节水合理结合起来,逐步运用水权制度规范和调节农业各类用水户的行为,增强价格杠杆在水资源供求关系中的调控作用。

推荐访问:泾源县 节水 发展状况 思考

相关文章:

Top